贴心书记的贴心事
——记平陆县发改局驻营村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王振祥
继2018年9月7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阳曲等12个县退出贫困县之后,2019年1月8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26个拟退出贫困县文化行业指标达标情况的公示 》,山区国定贫困县平陆位列其中。
在平陆县的驻村帮扶大军中,有一位2017年7月才继任村第一书记,2018年10月17日就被运城市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二零一七年模范第一书记”的人。他就是平陆县发改局机关干部、驻圣人涧镇营村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王振祥。
王振祥虽然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但他驻村帮扶一年多来,放弃了对卧床不起一年多的老人照顾孝顺的机会,把自家的车当做公家的车,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跑上跑下、忙里忙外,处处替群众所想,事事给组织担当,干出了许许多多贴心书记的贴心事。
八个群众进学堂
营村村土地面积大,人口稀少,多年来当地群众习惯了“地里刨食”、“守土既安”,加之农业化程度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忙过了“农事”那几天,就无所事事,聚众小赌、搬弄是非、骨里挑刺,导致了不少不利和谐、不利稳定、不利发展的事情发生。
如何使当地群众变农闲为农忙,变坐吃山空为创造财富?产业无基础,出门没手艺。唯有急功近利的好办法就是让群众参加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王振祥的观念一形成,心中窃喜自己有了好思路。
可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王振祥继任第一书记的那一段,正值村两委换届,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历史原因,前任领导不愿管,新任领导未确定。他与乡镇沟通,同利丰职业培训学校联系,等到大家都统一意见了,一个学技能的贫困群众却未送去。
迎头一棒,他没被打懵,而是更清醒了。第二轮动员,他一户一户跑、一人一人谈,同贫困户讲政策、讲观念、算细账,经过一个多月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于派出了8个贫困群众到利丰职业培训学校参加技能培训。培训之后,又专门联系务工基地,让他们有手艺,能挣钱。
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先后由60岁以下劳动力17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贫困劳动力占到41人次。实现外出务工106人,贫困户占到23人。技能培训后的劳务输出,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 13787元,实现了劳动力“一技在身乐闯天下”、“一人就业一家脱贫”的愿景目标。
三辈两户一个家
张恩武,营村村的一户非贫困户。因原来家境拮据,弟兄三个中,他和一个兄弟分别到外村做了上门女婿。尽管生下了一个女儿,最终还没摆脱离婚的悲剧。离婚后,他带着五六岁的女儿,又回到父母身边,两户三辈人挤在父母七八十年代在场边盖的三间土坯房中,将就着生活。
张恩武的父亲马天义,也是因为各方面条件所限,年轻时招到营村张家做了上门女婿的,家庭条件不好,是村里登记在册的贫困户。村里要盖易地移民搬迁房,父亲马天义具备条件,而张恩武虽条件不好却不在贫困户之列。易地移民搬迁要交旧宅,才能建新宅。建了新宅拆了旧宅,张恩武住哪?住在旧宅,他和孩子怎么生活?这些都成了实实在在的大问题。同时,他一户若不拆,村里交回的老宅咋搞土地统一整理、统一流转、统一规划?
这些灼手可热的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整体脱贫的进程,造成老的贫困户未脱完新的贫困户又产生。让张恩武易地搬迁吧,他又不是贫困户,除了政策不允许之外、有关部门和村里部分人还有异议颇多。
一个男人带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子怎么生活?扶贫是社会人性化的具体体现,但总不能扶了旧贫又添新贫啊!那不是违背了扶贫工作的初衷了吗?对此,他和王文胜局长一起,寻求政策支持,说服有关部门改变“一个小院砌一堵墙开两个门”的答复,让他们两户三辈能在一起生活,相互有个照应。
在王振祥等人的努力下,有关部门和异议人物终于统一了思想,同意他们建一个小院,让张恩武全家人能够其乐融融的在一起生活。如今,他们父子两家同步搬迁,已经住到了一个院子里。
两轮抓阄建新房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发改局在营村村的帮扶工作中,克服一切困难、化解诸多矛盾、多方采取措施,完善相关手续,完成了10.5亩土地调规,8个月时间,统规自建了18座小院,安置了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18人在内的19户51人入住,圆满结束了280多万元的投资项目。
如何把群众的事情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王振祥和他的帮扶工作队一起除了自身做好一系列工作之外,把群众的高涨热情也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大家的事情大家管、大家的事情大家干,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和和谐谐、扎扎实实。
明确了建房户数之后,谁家在哪个位置?群众普遍关注。施工质量怎样?大家一致关心。对此,王振祥和同事们一改过去多数的先建后分传统,采取了两轮抓阄,第一轮抓阄确定分房抓阄的顺序,第二轮抓阄确定院落建设自东向西的序号。两轮抓阄,使分房秩序井然、分房气氛和谐。房屋没建,受益户就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建房时就自发对施工进行监督,对个别设计缺陷和不合理进行建议,建成入住的群众普遍满意,都说这个办法好!
在八个月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房中,王振祥自始至终坚守一线,小到材料购进,中到施工进度、大到质量监督,他都亲自把关、亲自过问、亲自监测,就是家里有事了,他也是施工人员休息了,他才回家。施工人员未上班,他就赶到了现场。对受益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都耐心解释,努力改进,毫不推脱。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他的座右铭。如今,群众住进了心满意足的新房,没有忘记发改局,没有忘记帮扶工作队、没有忘记第一书记王振祥!群众都说:王振祥,真是为咱营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贴心书记啊!(翟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