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农村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就是“活寡女”和“留守男”越来越多,几乎成了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是继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象之后出现的又一社会新问题;原本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就让农村苦不堪言,而“活寡女”和“留守男”出现则让农村陷入了更加苦难的境地,似乎成了农村经济社会不和谐的“音符”。这种现象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值得引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什么是“活寡女”?
什么是“留守男”?
那么,为什么如今农村里“活寡女”和“留守男”越来越多呢?
一是当前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失衡。在城市里的工作机会远远多于农村,并且留在农村务农已经不能养活一家人了。于是,大批青壮劳动力为了让家人过上好点的生活,便只能到城市里打工赚钱;
二是外来务工人口在城市里有诸多限制。比如,租的房子不像买的房子那样有诸多权利,并且孩子很难取得入学资格。因此,农村人进城打工,也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乡。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改革开放以来来,造成了无数悲欢离合的一幕幕。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伤痕。
这种现象,也许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以及土地有偿退出试点的推进,农村人将会自主决定自己是留在农村还是留在城市,一些在城市里能扎下根来,有能力生存的人就会将农村的土地进行有偿退出,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而一些愿意留在农村生活的人也会因为另一些人的退出,和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而拥有越来越多的农村职业。那时候,夫妻也就可以在一起了,所谓的“活寡女”和“留守男”的问题也就得到了有效解决。
这种现象是无奈的,是中国大发展过程中牺牲掉一部分人利益换取的。这种现象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缺少父母之爱,夫妻长期分居对心灵和身体都是巨大的考验,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夫妻情感等角度来讲,长期分居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极易使夫妻之间出现问题。毕竟,正常人都有情感上和生理方面的需求。所以,不是万般无奈之下,尽量别出现夫妻长期分居的状况。一旦出现了,也要尽量缩短见面周期、增加见面频率,以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