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半数农民不愿进城提醒城镇化平等赋权

发布时间:2016-05-19      来源: 检察日报    点击:

  4月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很想”占11.83%,比较想占21.73%,“一般”占17.45%,“不太想”占24.82%,“完全不想”占24.13%,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另外达到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一定年龄就回乡(据4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家引导农民进城,提高城镇化率的积极意义毋庸赘言。但是半数被访农民不愿意进城,一方面说明农民现实生活状况已经改善,农村生活保障服务正在起步;另一方面,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对失去土地以后的命运充满担忧。

  其实,城镇化并不是农民进城这么简单的问题。农民不愿意进城,就是进城打工的农民也选择到了一定年龄返乡,自有他们的道理。农民在农村有宅基地与承包的土地,农忙时在家劳动,农闲时在外打工,他们有自己的活法。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他们生活的区域被纳入城市的版图。有的地方让他们放弃宅基地与承包的土地进城。但是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担心失去土地以后在城市无法谋生。某些地方盲目推进城镇化,赶农民上楼、进城,造成了征地矛盾。再加上城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跟不上,进城农民难享市民待遇,生活状况堪忧。

  城镇化到底该如何推进?农民到底该如何进城?在我看来,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不是土地与户口的城镇化。城镇化要循序渐进,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农民进城落户不得强制退“三权”,即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这里面传递出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值得称道。对于愿意进城、有一技之长、有能力在城市安居乐业生活的农民,城市要敞开胸怀接纳他们,提供市民待遇,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原有宅基地与土地。如果农民暂时不符合进城条件,或者只愿意在城市务工,城市也要善待他们,给他们提供温馨的临时家园。

  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地区,要把握城镇化的节奏,不能盲目贪大求快。对于不愿放弃土地与宅基地、不愿进城的农民,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引导他们科学致富,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如果城镇化盲目推进,缺乏财力支撑,罔顾农民的意愿与感受,会透支有限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产生尖锐的征地矛盾,出现生态环境恶化、农民利益受损等情况。这显然不是城镇化的应有之义。

  总之,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方政府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以人为本,对进城农民与原居民平等赋权,帮助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镇。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