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点赞严肃查处村民办二婚酒,农村大操大办风何时止?

发布时间:2018-03-02      来源: 定州论坛公众号    点击:

综合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郑州晚报、定州论坛
本仅供交流学习,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01
 
2月24日上午,水宁寺镇政府办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述公告的根据来自于枇杷村的《村规民约》,但具体对应的条例其不甚清楚。
 
当日下午,枇杷村村支书杨彬对澎湃新闻记者介绍称,村委会和村红白理事会是按程序办事,并且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公告中‘严肃查处’的措辞可能不到位,(我们)只是想刹住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他表示,并不会干涉村民对结婚、生子、过寿的理性庆贺,“包括二婚、生日等喜庆日子。如果不是向全村收红包,而是亲戚好友一起吃顿饭,我们不会干涉。”
 
他说,2月19日,村民张某某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出了赴宴邀请,当时就有不少村民通过微信、电话或者当面来村红白理事会检举。收到检举后,村委会、村红白理事会当天就到村民家进行劝解,此后又再三对张家父子做工作,均无果。于是,村委会和村红白理事于2月23日下午向全村村民发出了210封前文提及的公告。
 
杨彬回忆,公告中提及的《村规民约》是自2013年以来逐渐形成的。此前,枇杷村村民操办酒席泛滥成风。“退休、立碑、当兵、每年生日都要办酒,甚至修一间屋子办一次酒。”杨彬认为,这种过度操办酒席的现象使得好事变成“陋习”,宴席本身成本不低,来往宾客的礼金还要层层翻倍,使得人情成本越来越高,经济条件差的村民还得借钱吃酒。
 
杨彬介绍,经过三年探索,2017年11月28日,枇杷村村民代表大会又修改通过了新版的《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关于规范承办宴席的公告》。其中,“严禁重复办房子酒、寿酒,结婚酒只能办一次”的规定与此次禁止村民办“二婚酒”直接相关,也就是说,庆贺“二婚”的形式若为“亲戚好友间吃顿饭”则被允许,若铺开为“酒席”、“向全村收红包”则违反了枇杷村的有关规定。
 
他说,如果3月1日村民执意要办“二婚酒”,村委会和村红白理事会会在当天前往村中各路口对赴宴的村民进行劝说阻拦,对于办“二婚酒”的张某和阻拦无果的村民进行处罚,主要包括取消享受村内财政困难救助的政策,并扣除该村民“五星级评定”分数。杨彬表示,以上处罚办法均是村民提出并讨论一致通过的。
 
02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被称为2018中央一号文件。
 
其中提及: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娶一个新娘,吃掉半年粮。”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生子升学,“大操大办”在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一顿宴请下来,不仅请客的人家里开销巨大,被宴请的人也背上沉重负担。
 
乡风文明建设的一大工作是,该摒弃的摒弃,该遏制的遏制。该摒弃的传统陋习有很多,该遏制的歪风邪气也有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变了味的随份子、摆酒席。近几年农村份子钱越滚越大,随礼的名目越来越多,摆酒席的由头也也越来越怪。
 
在一些地区,一些人的不正常心理得以借题发挥,为了收份子钱,可以说是巧立名目,算不上理由的理由也能办个酒席。有人争相效仿、有人盲目攀比、有人随波逐流、有人不得不从,这样一来礼尚往的传统习俗来就变味了,成了农民的一大经济负担。
 
03
来源:中国青年报公众号
“母亲因给不起儿子彩礼轻生”,今天,又一个因为天价彩礼引发的悲剧刷屏了!“天价彩礼”问题由来已久,然而这个悲剧的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母亲因给不起儿子彩礼轻生,网友吵了起来
 
近日,一则母亲因付不起彩礼而跳河的视频引起热传。事情发生在11月17日河南省宁陵县,视频中,几名男子围在溺亡女子身边哭泣,突然其中一名男子情绪激动,起身扑向河中。所幸,民警及时出手,将其救上岸来。
 
 
 
据黄岗乡派出所民警介绍,11月17日12点左右接到报警,称在河中发现一具女性尸体。家属辨认后,丈夫过于悲痛跳河轻生,儿子见状也跳下了河。所幸,民警及时出手,将两父子救上岸来。
 
据民警介绍,死者的儿子不久前订亲了,定亲女方提出要一辆十万左右轿车作为彩礼。男方家里无法满足这个要求,以至于亲事无法进行,母亲一时想不开才选择了跳河自杀。
 
对此事,网友也展开了热议。有的网友指责女方及其父母,还没有成家不应该逼别人买车。
 
馨漾宝神话:男的他女朋友和家属应该负最大责任,还没成家你凭什么逼人家买车?
 
施小么:为这个自杀真的也是,性格刚烈啊。。。那就不娶了么,要车的找个有车的,没车的找个要自行车的不就好了。。。明明只有买自行车的能耐,非要找个要汽车的,怪谁好呢?
 
但是这种观点遭到网友的怒怼,儿子的做法有问题,姑娘才是倒了大霉:
 
Skunk张小气:别凭这些就赖女方。。也没说女方逼他买车。还不知道这儿子怎么跟自己爹妈说的。
 
-Miyo-大口吃瓜:姑娘才是倒了大霉。男方没那个能力结不起婚不如好聚好散,倒让这姑娘背了这条人命。
 
我家的喵很好看:说实话 并不是冷血 买不起车就拒绝呗,何必硬挺,这并不怪女方,谁不想自己女儿嫁的好点,最多就男方儿子没做好工作,现在一自杀,风言风语传的女方肯定成了逼死人“的凶手”
 
 
一些网友认为男子应该靠自己努力奋斗换来好的生活条件,而不应该将父母逼上绝路。
 
生来彷徨:双方都向往美好生活,但追求的方式有点极端。本来是人生喜事,却被所谓传统逼成了悲剧。可怜这两个家庭!
 
负三层:彩礼有这么重要???找个匹配自己的人吧。不要为难父母了
 
-林千夜:很悲哀……中肯来说,女方要求也不算过分,但儿子自己也要努力啊,不能光把买车的担子落在家里,一起打拼就是了,可惜老母亲想不开了。[伤心][伤心]
 
不过,视频的热传,又将“天价彩礼”问题拉回了公众的视野,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的根源:
 
tianyueji22:真正的根源在于男女比例失衡,尤其农村,这才是真正的社会问题的点,而不是什么天价彩礼,天价彩礼只是显现出来的表面问题。症结的关键依然是女少男多。
 
 农村“天价彩礼”:越穷的地方涨得越厉害
 
学者发现,越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地区,近年彩礼涨得就越厉害,“供求决定价格,爱情少了含情脉脉,赤裸裸地遵循市场规律”。
 
张湖家所在的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佛殿湾村是当地出了名的穷山村。“太穷了,姑娘都不愿嫁过来,越穷的地方,彩礼涨得越高。”张湖说,这几年,村里有男娃的家庭对飞涨的彩礼已经习以为常,谁家娶了媳妇,都会问一句,“多少钱买的”。
 
在这个贫穷的村庄,村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借钱付彩礼,亲朋好友也大都会支持一下。毕竟谁都说不好自己家的孩子哪天结婚需要钱。
 
河南的一个村庄,一年娶了40多个媳妇,远远多于周边村庄。原因是提高了彩礼价格,周围村庄都给10万元,这个村给12万元。周围村庄的人抱怨归抱怨,但也只得跟着把彩礼抬高。
 
 
河南东部一个村庄的媒婆邓孟兴说,这几年,在一女难求的背景下,他屡屡被坐上火箭的彩礼吓到。很多女方父母一开口就是六万六、八万八等吉利数字,这还只是彩礼,不包括买房、买车、酒席的费用。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燕舞曾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彩礼变化进行过梳理。上世纪70年代到上世纪80年代,结婚对大部分农村家庭来说算不上是负担。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婚姻消费开始上涨,数额相当于一个农村劳动力年毛收入的三四倍,也就是说,一个劳动力不吃不喝,需要劳动三四年才能结得起婚。
  
从2000年开始,婚姻消费可谓飞涨,彩礼数额几乎需要一个劳动力不吃不喝劳作4~7年才能负担得起。如果考虑建房等硬性条件的消费支出的话,那么将意味着一个劳动力需要劳作11~16年才能负担得起。“这还是几年前的推算,如果放到现在,大概得要20年才付得清。”刘燕舞说。
 
 剩男3000万,农村上演新娘“争夺战”
 
正如上文中网友所说,天价彩礼只是显现出来的表面问题,真正的根源在于男女比例失衡,这样的问题在农村更为普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个比例曾一度高于120,是世界上最悬殊的出生性别比例之一,这意味着,每出生100个女孩,会多出生20多个男孩。如今,那些在出生性别比最高的年代诞生的孩子正在陆续进入婚龄。
 
 
“不干媒婆的人想象不到女孩稀缺到什么程度”,豫东韩朱岗村媒人邓孟兴说,春节前后,一个未婚女青年的家门口能同时停着四五辆车,车里满满地坐着四五位后生,都排着队,等着和女孩见面。
 
姑娘每天的时段已经被不同的媒婆承包了,一早起来,就坐在家里等着不同的媒婆按着时间段带着他们手里的男孩上门来。邓孟兴说,往往是他领着的这几个男孩还没聊完,另外的媒人就频繁地给他打电话催促,该人家的时间了。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魏程琳来自河南商丘,2014年回家过春节时,魏程琳意外地发现,18岁的堂弟阿坤已经订完婚,阿坤的父亲海叔正在实施下个计划,给16岁的小儿子张罗相亲。
 
西安交通大学的百村调查印证了早婚回潮现象。在其调研报告中写道:早婚回潮说明,在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大背景下,男性不得不采取早婚的策略来抢占稀缺的女性资源。
 
由于女性资源稀缺,争夺新娘的范围被扩大。律师姬如松老家也在豫东农村,他表示:“现在农村离婚妇女也很抢手。过去农村离婚女性大多被嫌弃,但现在也成了被争夺的对象。”
 
西安交通大学的姜全保博士曾经对全国百村的光棍情况进行过调查,在他看来,彩礼飞涨的根源就是男多女少。他说,性别失衡对婚姻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结婚成本急剧上升。当稀缺的女性被分配到数量更多的男人中间,就会使男人形成竞争,男人为了增加结婚机会,就必须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
 
对于高额彩礼问题,有关部门并非无动于衷
 
2015年3月,一位来自甘肃省泾川县的网友在网络上留言说,结婚的彩礼太高,动辄二三十万元,农村的年轻人感到压力巨大,省里的领导能不能管管。
  
几天后,中共泾川县委办公室在网络上给小伙子回了信,这封回信说,泾川县各乡镇、各村之间彩礼有所差别,总体彩礼在13万至20万之间。造成农村彩礼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婚龄男女比例失调。根据统计,泾川县婚龄男女青年比例为1.86∶1,乡镇也普通存在着婚龄青年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
 
 
 
2015年6月,庆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倡导婚俗新风加强农村婚姻管理工作的意见》,想要将杜绝“天价彩礼”、拒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禁止媒人借婚介敛财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之中,印发全体村民家庭执行。
  
去年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倡导婚事简办,反对包办婚姻、违法早婚、大操大办和借婚姻索取财物。
 
近年来,很多地方立足当地实际,根据群众意见制定了村规民约,有的地方还自发成立了村民自我管理的组织,专门打理村里传统风俗方面的事务。比如,有的村成立红白理事协会,在治理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如果基层政府借鉴这种模式,在结婚彩礼方面,鼓励引导农村地区成立相关协会,让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也有助逐渐摈弃旧风俗、树立新风尚。
04
来源:郑州晚报
 
陈冰涛(化名)家人记录的婚礼部分清单
 
陈冰涛(化名)给女方支付的10万元彩礼记录
"整个家完了,彻底完了。"67岁的陈老汉一脸愁容,不住念叨着,没有人会理解他和老伴心里的苦楚。唯一的儿子娶亲了,压在心头好久的石头落了地。鸡年春节,本应是他们全家最幸福的欢聚时刻,结果却过得冷冷清清。
这一切,令陈老汉及所有人都始料未及。陈老汉是个憨厚老实的庄稼汉,他所在的村庄地处豫北平原,距汤阴县城约15公里,距付道镇约6公里。靠几亩薄地和农闲打点零工,他先后打发三个女儿出嫁,唯独27岁的儿子成了"老大难",还好春节前婚事办妥了。
县城购置了一套婚房,11万元彩礼,为给儿子娶亲,陈老汉不仅耗尽了家财,还背上了20多万元债务。可谁会想到,就在一对新人的洞房花烛之夜,一场激烈的争吵后,新郎竟然用锤子砸向新娘的头部致其丧命,给家庭及社会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
事后了解到,双方争执的竟是已支付的11万元彩礼,令人不禁扼腕叹息。其实,对多地农村适龄青年来说,越来越高的彩礼正成为他们最沉重的负担。"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动辄几十万的彩礼,给本应喜庆的婚事,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那么,天价彩礼缘何在多地频频出现?它给适龄青年的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打破天价彩礼的困局?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难能可贵的是,濮阳台前、洛阳栾川、安阳汤阴等多地已先后下发文件,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对彩礼给出"指导价",令人称快。
洞房花烛夜的悲惨血案
立春后,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麦苗铺满了田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汤阴县付道镇一个村庄的村头,男女老少们聚在一块,或聊天或下棋或打牌,享受鸡年春节的美好时光。
67岁的陈老汉低着头从村民们面前走过,长吁短叹。一些村民给他打招呼,他礼貌性地回应一下,就急匆匆走过去了。"他是个憨厚老实人,儿子结婚了,是喜事,我们还吃了喜酒,谁会想到,家里出了那么大的事儿。"一名村民说。
陈老汉和老伴膝下有4个孩子,三个女儿均已出嫁,就剩下最小的"宝贝疙瘩"陈冰涛(化名)了。一名村民介绍,陈冰涛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由于性格内向,老实木讷,不善言辞,家中又困难一些,因此娶媳妇成了"老大难"问题。
眼看年龄越来越大了,同龄的小伙都娶妻生子,陈冰涛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冰涛在郑州打工,搞电焊,收入不高,这几年很少见他。每次他打工回来也常是闭门不出,可能心里有负担。"村民说,村里的大龄青年多了,"娶不上媳妇的光棍也不是三个五个"。
一个月前,陈冰涛在亲友的张罗下,热热闹闹地举办了一场婚礼,把媳妇娶回了家。"我们都替他高兴,快过春节了,总算了却了一桩大事。"村民们高兴地吃罢喜宴就回去了。谁会想到,当日清晨,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传了出来,震惊四邻,"新郎用锤子把新娘给杀了"。
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发时间是在1月11日凌晨1点半左右。"新婚当天晚上9点多,冰涛还和几个好友喝了会儿酒,人家走后,他就休息了,我们也去睡了。"陈冰涛的亲属表示,谁会想到,凌晨1点多,一场惨案在新房发生了,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冰涛的婚房有里外两间,外间是客厅,虽是新婚之夜,但女方并没让他进到卧室,而是在沙发上待了3个多小时,两人发生了争吵,涉及了彩礼问题。"这名亲属表示,地上刚好有一把用来悬挂镜框的锤子,"事后他拨打了110和120,大喜的日子出了这事,大家都很难过,冰涛的母亲当场瘫软在地。而冰涛在被带走后,还询问过女方的伤势怎么样了。"
事发后,汤阴县警方迅速出警控制了新郎陈冰涛,其交代称事发前因已支付的11万元彩礼问题与新娘李晓晓(化名)发生了争执。至于如何由争执变成了血案,只有他最清楚。
短短两三个月花去18万
事后,新郎家人了解到,比新郎大一岁的新娘李晓晓曾出嫁过多次,"说实话,我们对她并不了解,只是听了媒人介绍,也急于结婚,就把这件事情给办了"。
这名亲属称,陈冰涛中等个头,相貌堂堂,但由于家里条件困难,"没房没车,条件不硬气",相了多次亲最终都无果。"前两年相亲时,一女孩提出家里要有轿车,我们一想反正是自己使用的,就咬咬牙给冰涛买了一辆轿车,可遗憾的是,这桩婚事还是没成。"
"种地收入毕竟有限,只能外出打工。"亲属称,年纪大了些,陈冰涛也积攒了一些钱,加上父母及三个姐姐等亲友的帮助,去年夏天,在汤阴县城买了一套二手房,首付16万,贷款将近20万,"这些钱都是亲戚朋友筹借的,每月要还房贷,现在欠得到处都是窟窿。"
有了车,有了房,陈冰涛找对象便有底气了,媒人也找上门来了。去年10月,在给一名乡村媒人充话费、送烟及请吃饭后,这名媒人给陈冰涛介绍了家住鹤壁浚县屯子镇某村的李晓晓。"虽然是两个县,但是两个村子距离并不太远。"于是就说合起来了。
"当时女方家提出的彩礼是11万,确实太高了些,但是考虑到孩子确实不小了,万一一直娶不上咋办?我们也只得狠狠心认了。"陈冰涛的亲属表示,在初次见面后的一周里,他们四处筹借到了11万元,"亲戚邻居们一听说是孩子结婚,啥都不说,都很帮忙"。
10月下旬,当着媒人的面,陈冰涛家人给了女方李晓晓1万元现金,其余的10万元用银行转账的方式打进女方卡内。就这样婚事算是定下来了。之后,就是两家走动,发红包,买礼品、衣服、化妆品等,连同办婚礼、喜宴等,短短的两三个月,一共花去了18万元。
"你看看这是清单,一项项都很清楚,娶个媳妇就像脱层皮,还背上了二三十万债务,负担大得很。"陈冰涛的亲属说,事已至此也没办法,如果新人把日子好好过下去也值得。谁料,却是空欢喜。陈冰涛被控制后,因未按时还房贷,银行人员赶到村里催款,无奈之下,他姐姐拿了一些钱归还。他的轿车也已被债主开走。"我和老伴六七十岁了,患有病,干不动了,全指望儿子呢。他一进去,整个家彻底完了,没啥奔头了。"陈老汉说罢泪眼婆娑。
"挣不够彩礼,只能打光棍"
"一些女孩家庭很现实,男方没房子没车子,挣不够彩礼钱,也借不过来,只能打光棍。"汤阴县付道镇一名村民说,越是贫困的农村地区,彩礼越是要价高昂,"很多男孩的父母提起来都感到很头疼,真是娶不起,许多家庭原本就贫困,彩礼更让全家不堪重负"。
郑报融媒记者在豫北的林州市、内黄县、安阳县等乡村走访时了解到,春节前后,外出打工的小伙、姑娘都返乡,成了相亲的好时候。不少父母都忙着给适龄的孩子订婚、办事。不过,原本是喜庆的好事,彩礼却成了一个"拦路虎",成了不能承受、难以言说的痛楚。
家住安阳县北郭乡龙凤村的村民樊东强(化名)表示,在附近的村庄,一般的彩礼都是8万块钱左右。"农家家里的男孩,不上学的,一般16岁定亲,18岁结婚。20岁靠上就属于年龄大些了,如果不结婚,就不太好找了。"他说,媒人很现实,会问有房有车没有。"如果靠近县城,得在县城买套房子,如果远了,那就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他说,前不久在安阳县吕村镇南吕村,有一户人家娶亲,订婚的彩礼钱就给了女方家6万块,订婚的宴席摆了30多桌,花了万把块钱。结婚前,掏了10多万块钱买了一辆轿车,彩礼又给了女方家10万块钱。"他们给孩子结婚这个事儿,前后花了三四十万块钱。"
樊东强介绍,在安阳县东部的很多村庄,结婚的花钱项目五花八门。"女方给男方父母见面时得有见面礼,以前很便宜,百里挑一,最多千里挑一。现在不行了,见面礼翻了多少倍了,得万里挑一,你要是给少了,女方家不愿意。"他说,男孩去女方家也有讲究,礼品必须带"8","8件白酒,8条香烟,8箱核桃露,8箱水果等,面包车都会装满了"。
"我们这一片,订婚一般来说都是3万块钱,这些钱不能算在彩礼之内。另外算的。"樊东强说,双方定亲之后,结婚之前,逢年过节来回走动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结婚前,"三金"必须有的,即金耳坠、金戒指、金项链,再加上拍婚纱照等,没有二三十万下不来。
附近一名村民表示,他们村有个女孩不满15岁,但是婚礼都办过了,已出嫁了。"定亲时男方家里给了女方家3万,结婚彩礼又给了16万,然后小两口就办事了。"他们说,如果你拿不出彩礼钱,也没房没车,那就很难找到对象了,"村里三四十岁的光棍汉多了"。
无证驾驶去相亲肇事求顶包
"现在安阳县吕村、瓦店、永和、崔家桥等乡镇村庄,结婚前女方都会要求有车。家长也会迁就孩子,在订婚前后,不少青年会选择驾驶家里给其结婚买的新车。但由于未满18岁,无法办理驾驶证,因此就出过不少问题。"安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一中队中队长程涛表示,一旦男孩发生交通事故,因无证或酒后驾驶,就容易出现事故。
1月16日,在安阳县北郭乡一个村庄,男孩王东东(化名)就是借了一辆轿车去相亲,傍晚回来路上,不慎与另一辆轿车发生了激烈碰撞,造成对方车内的一名老太太身亡。原本对方的轿车负主要责任,但因为他无证驾驶,肇事后找父亲顶包并被民警识破。于是,王东东就成了主要责任。"双方经过协商,王东东父亲给了死者家属将近20万。" 程涛表示,这些钱原本是王东东父母积攒下来给儿子筹办婚事的,"现在出了事全赔给人家了,还要追究王东东的刑事责任,他的父母都非常沮丧,多次当面失声痛哭。"
而另一起案件也是类似情况。程涛介绍,去年1月9日凌晨1点多,一名40多岁的男性村民蔡某自称被迎面车辆的大灯闪得眼花,不慎将车撞向辛村集南头路边电线杆。他们经过认真调查,车体受损严重,司机没有受伤,发现了蛛丝马迹后,在民警的一再追问下,蔡某开始神色慌张,但一直坚称是自己驾车撞了电线杆。
当日清晨,蔡某的儿子蔡某某慌忙跑来承认自己无证肇事逃逸、找来父亲顶包的事实。蔡某某交代,他没有驾驶证。因为第二天定亲,1月8日晚,他请了女友和朋友在KTV庆祝,23时许,喝酒后的蔡某某开车带女友和朋友回家,在辛村集南头拐弯没拐好,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蔡某某因无证酒驾肇事逃逸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处罚。
"为了给孩子娶媳妇,家里给买辆车,这对小青年来说未必是好事。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无视交通法规,严重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更有甚者在事故发生后,心存侥幸,让家人朋友前来顶包。"程涛表示,他们每年都会接到类似的事故十多起,令人痛心。
程涛表示,在不少农村地区,由于"彩礼"及车辆严重超出老百姓所能承受的经济范围,已成为一个非常沉重的社会问题,不少农民因彩礼返贫。"一些家庭婚前贷款买车,婚后因负担重再卖掉也不少见。买车,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成为家庭负担。"他说。
"攀比之风加剧了彩礼的疯涨"
去年,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三斤三两"……这样的天价彩礼现象,令人瞠目结舌。在不少地区的家庭,举债结婚,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常事。"现在结婚的彩礼是噌噌噌往上涨,一家比一家多,让我们真是欲哭无泪。"一名村民说。
那么,如此飞涨的天价彩礼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于彩礼,我们又该如何看待?2月12日,郑报融媒记者采访了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杨少伟。他表示,越来越高的彩礼掏空了不少贫困家庭多年的积蓄,有一首打油诗表达了很多家庭的不满:"好不容易攒点钱,娶个媳妇全抖完。一次花了几十万,酸甜苦辣真难言,外债不知何时还。"
他说,天价彩礼在多地频发,一大原因就是在农村地区性别的失衡,农村长期存在重男轻女现象,导致了男多女少,竞争之下,使彩礼价格不断上升。而攀比之风盛行也加剧了彩礼的疯涨。彩礼原本是一种婚姻习俗,而现在变了味,彩礼高低成为比较女孩是否优秀的标准,甚至一些家长视为敛财工具。同时,比较高的离婚率使不少人对婚姻存在不安全感,也促使索取较高的彩礼,"即使哪一天婚姻破裂了,过不下去了,至少也算是一种物质补偿"。
杨少伟表示:"当下的天价彩礼陷入了怪圈,异化了乡风民俗,腐蚀了原本质朴的民风。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是在被恶风恶俗推着走,既是受害者,又是施害方,陷入恶性循环无法自拔。如果你到农村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就会听到很多呼声,很多农民都想改变这一恶俗。"
出台"指导价"向天价彩礼开战
"很多人心里都清楚彩礼高了不好,但人家都这样了,咱们不这样就没面子。现在有了规定,彩礼多少,酒席办多少桌,都有标准了。省下来不少,新事简办很好。"汤阴县韩庄镇大黄村村民秦来庆表示,他刚给儿子办完婚礼,逢人便夸喜事新办就是好。
秦来庆所指的规定就是汤阴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在1月26日联合印发的《在全县范围内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意见》。汤阴县文明办副主任李广复告诉郑报融媒记者,此举目的就是要坚决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淳民风、正村风、美家风,引导广大群众逐步形成共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记者看到,该文件指出:实施"婚丧新办"倡导计划,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新风,婚事彩礼总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迎亲车辆不超过8辆,喜宴最高不超过15桌120人,用酒每瓶不超过30元。
李广复介绍,通过村民自主商议,每个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并成立红白理事会,把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等选入红白理事会,发挥他们熟悉民情的优势,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目前,全县298个村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
2月8日,汤阴县任固镇岳北村就出现了一例典型。前些天,臧希文的女儿出嫁,未向男方索要彩礼钱、车、房等,还为女儿陪送2万元嫁妆,且婚礼上程序从简。臧希文零彩礼嫁女儿的做法在当地成为美谈,镇领导为臧希文颁发了"移风易俗文明户"奖牌。
 
事实上,不仅汤阴县出台了新规。去年12月27日,濮阳台前县下发文件,对红白事标准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求礼钱总数控制在6万元内,给出了"指导价",令人叫好点赞。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张伟表示,汤阴、台前等地彩礼给出"指导价"的做法值得推广。"尽管当下仅有个别地区出台相关新规,但很应该重视和肯定,希望能在全国落地生根。从长远来看,那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婚姻陋俗必然被文明、节俭的新风尚所取代。"
 
04
来源:定州论坛公众号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