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日报:法官“离职潮”背后的制度隐忧,恰是改革对象

发布时间:2018-11-21      来源: 烟语法萌    点击:

 编者注:这是一篇2015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写在全国法院推行法官员额制改革之前的文章,作者是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处处长。现在该文已经发表3年多了,司法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文中担心的隐患是否出现,改革针对的主要问题是否解决?

 

文中,对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了科学预见和设计解决。现在,全国法院系统的员额制改革基本完成。对照改革前的目标要求,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了?改革遇见的问题是否出现了?改革要求是否不走样的贯彻了?

 

 

 

   

   原文如下:

   

   一段时间以来,基层法官离职现象引来热议。适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难免有人将法官离职与之联系起来,甚至据此“唱衰”改革,认为是法官员额制等改革举措“逼”走了法官。

   

   “坚持员额制改革不动摇,规范遴选程序和标准,确保挑选最优秀人才到一线办案”,近日召开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传递出这样的信号,也让这一话题再次进入舆论视野。

   

   实事求是讲,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无论是跨界人才流动,还是体制内外岗位转换,都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应设限阻拦。单靠一纸禁令,也留不住人心。

   

   另一方面,“离职潮”背后的制度隐忧,恰恰是司法改革的对象。对离职法官群体的调查访谈显示,压力大、待遇低、保障少、晋升通道狭窄、司法权责不清、职业尊荣感不足,都是促使法官“用脚投票”的主要因素。而推进法官员额制改革所要着力解决的,其实正是上述问题。

   

   法官员额制改革,目的是推动建立以法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工作为重心的法院人员配置模式。这项改革的关键,在于实现四个“确保”:

   

   一是确保法官数量与案件数量相匹配,改变目前案多人少、忙闲不均的状况。

   

   二是确保审判辅助人员数量与法官数量相匹配,切实减少法官事务性工作负担。

   

   三是确保优秀法官集中在审判一线,压缩“不办案的法官”数量。

   

   四是确保法官职业保障有效落实,使一线办案法官即使不担任领导职务,也可以晋升至较高的法官等级、享受较高的待遇。

   

   可以说,只要法官员额制能够稳妥推进、落实到位,就可以起到凝心聚力的“定心石”作用。

   

   不过, 改革既然触动利益,就必须考虑如何做好增量、消化存量,真正做到工作不断、人心不乱。受历史因素影响,目前各级法院法官员额,普遍高于中央确定比例标准。一时间,谁能入额,怎样入额,如何担责,怎么保障?成为摆在各级法院负责人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应用题”。

   

   与此同时,新的隐忧也在法官群体产生:

 

   老法官担心考不过年轻法官;

 

   年轻法官担心论资排辈;

 

   普通法官担心领导干部“挤占”员额;

 

   办案法官担心领导干部“入额”不办案,将压力转嫁给自己;

 

   业务骨干担心选票、考分和领导意见占过大比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改革的生命力,在于以问题为导向,抓住不同阶段的关键矛盾,不断回应真问题,解决新问题。此次在上海召开的试点工作推进会,就是一场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会议。会议提出,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干警,无论老同志还是年轻同志,只要符合条件,经过严格遴选,都可以成为员额法官,防止简单地按照级别、票数、考分入额。入额人员必须经过遴选,在坚持政治标准基础上,突出对司法能力、办案业绩、职业操守的考核。领导干部入额必须符合程序和标准,并同其他员额法官一样办案。

   

   当然,要切实发挥法官员额制改革的“定心石”作用,还必须完善一系列配套措施。

   

   例如:

 

  未能进入员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调动,转岗分流如何稳妥推进?

 

  如何尽快补充审判辅助人员,堵好员额制实施后的办案力量“缺口”?

 

  领导干部入额办案后,其承担的党务、行政工作和会议任务如何科学“减负”?

   

   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索总结、研究解决。只有秉持务实态度,不断解决问题,司法体制改革才能真正做到既有理想、又接地气。

 

 

           编者注:文中提到:“离职潮”背后的制度隐忧,恰恰是司法改革的对象。改革基本完成了,法官的“离职潮”是否解决了?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