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五台法院被命名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发布时间:2023-01-17 来源: 未知 点击:
次
五台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法治宣传网山西忻州讯(孟建文 马俊伟 )报道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命名“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的决定》,挂牌命名100个中基层法院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忻州市五台县人民法院名列其中,获此殊荣。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是最高人民法院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是以全国中级、基层人民法院为主体首次开展的一次示范创建活动。此次示范创建严格遵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创建示范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细化23项51条创建测评指标,按照组织申报、省级推荐、复核审查、创建命名等程序组织实施。

2022年,五台县人民法院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群众对司法的需求和期盼作为自身工作目标,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走深走实。
提高站位,强化政治生态建设
五台法院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法院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紧紧抓住政治思想建设这一根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干警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增强干警廉政意识,通过开展警示教育会、廉政教育报告会、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动,培养干警崇尚廉洁的价值取向;按时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培养干警组织意识,定期召开“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通过思想交流,形成共识,凝聚人心,使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近三年来,该院无严重违纪违法情况。
问需于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五台法院与基层组织建立多元解纷联动衔接机制,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将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及其调解人员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建立基层自治组织调解点,加强数据协同共享,畅通纠纷解决渠道,多元调解法院分流的诉前调解案件,做到服务为先、人民在先,及时高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乐享司法便捷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智慧诉服,“一站式”服务便捷高效
五台法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以“智慧服务”为牵引,努力推行诉讼服务新举措。诉前调解中心应用互联网远程审理案件,打破了传统庭审的空间局限,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当事人零距离参加庭审,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便利,节约了诉讼成本,而且快捷、高效地化解了矛盾,延伸了办案空间,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主动融入“互联网+司法便民”新模式,充分利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为当事人提供新型的网上立案诉讼服务模式。
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协作法院通过跨域立案系统向管辖法院提交立案申请,为当事人提供一审民商事、行政和强制执行三类案件的跨域立案服务,构建起“家门口起诉”的新模式,解决当事人“异地立案难”问题。五台法院还整合线上诉服,开拓诉讼缴费新模式,诉讼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完善在线诉讼服务及时响应反馈办理机制,开展满意度评价,满意度评价在90%以上,群众在网上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司法关怀,多元服务暖民心
进一步加强释法说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引制作裁判文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建设,以法律的权威增强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群众的优势,大力开展基层巡回审判。对家事案件,尤其是赡养、继承纠纷和邻里纠纷案件,坚持巡回审判、就地开庭,把法庭搬到偏远村庄、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百姓家中,做到群众少跑路、法官多跑腿,同时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
聚力主业,精准执法护天平
2020年至2022年,五台法院审理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刑事大要案5件、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3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39件、非法集资案件1件、拐卖妇女儿童犯罪1件、毒品犯罪25件、侵害妇女儿童犯罪8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其中审理的安某堂等54人诉五台县某村民委员会及第三人郭某华、张某如确认林地承包合同效力纠纷案入选《最高法院发布森林资源民事纠纷典型案例》;审理的被告人胡某某、赵某贩卖毒品、洗钱一案,成为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以来,山西法院宣判的首例“自洗钱”案件;执行的原告重庆市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被告张某、徐某(二人系夫妻关系)借款合同执行一案,入选山西高院“三晋执行护民生”执行现场典型案例。
新征程上,五台法院将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做好法院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持续深化“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坚守为民情怀,永葆为民初心,以长效机制传递司法温暖、赢得群众满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衡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