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现在,中国已经正式进入“娶妻难”时代!

发布时间:2017-10-10      来源: 老邓的财经茶馆    点击:

 
 
近期,记者孙旭阳写了一篇文章《“娶妻难”,正让不富裕的农民断子绝孙》,开头就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案例:
 
一个多月前,老家有个认识的中年男人上吊了。他有两个儿子,大的26岁,小的24岁,家里却只有一座楼房,一部汽车。这使得两个孩子都被耽搁着。
 
他倒是有点钱,但已经不够在镇上买一套20多万的三居室,所以就在村里到处寻宅基地盖房。一开始找的是村委。村干部说,现在整个村里20多岁的小伙子,超过一半婚事都没着落,大家抢宅基地打破头,谁也不敢给你承许一块地呀。
 
逼得没办法,他铤而走险,准备在村边的玉米地里盖房。他先是拎着礼物,在村民小组里走老访旧,征得各家各户的同意。他也不顾什么辈分了,一句话就挂在嘴边,“你今儿要是不点头,我就给你跪下……”很快,他便得到了各家不会闹事的许可。毕竟,那块地现在也是他家种着。其他家也有情况类似的,甚至还期待着他能闯关成功,自家也可以去并排盖房。
 
据说他也找当官儿的活动好了,大家就看着他平地、划线、打地基,砌墙,一直到浇筑圈梁,都没事儿。直到往上摞二层的时候,土管所派来一辆钩机,三下五去儿便将工地搞成一堆废墟。那天晚上,他就寻了短见。
 
写到这里,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对于年过半百的农民来说,没有比娶儿媳妇更重要的事儿了。为了能尽快抱到孙子,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没人去追问传宗接代究竟价值何在,存续基因本身便具备不可辩驳的权威。
 
 
接着,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
 
今年春节在老家,我还遇到过一位42岁的中年妇女,在春节那半月,每天督促20岁的儿子起早发动比亚迪轿车,拉着她到处约访亲戚朋友,唯一话题就是说媒。她儿子有点腼腆,拎着车钥匙远远站着,看着母亲跟人谈笑风生,不时摇头苦笑。
 
我笑着问这位焦灼的母亲,你家孩子不时刚过二十呢,不至于这么急吧。“我不急不行呀,再过三年,他要是娶不来老婆,我就是有捅破天的本事,也帮不了他了。”她说着,伸出三个指头,在空中挥舞。
 
她家条件还不错,一儿一女,在村里有房有车,县城里还按揭买了一套两居室。即便如此,她还是要四面八方打探婚配的消息,只要有1%的可能性,她便开动100%的马力杀过来。
 
她告诉一个媒人,“我们家条件咋样,随便访访问问。还有,我比一般的婆子年轻多了,没病没灾,活蹦乱跳,一只手抱一个孙娃儿都没问题……”
 
是的,农村婚姻市场竞争已经惨烈到,如果准公公婆婆年纪太大,或者有啥病,可能成为未来儿媳的拖累。那么,靠边站,让那些公公还有力气打工,婆婆还能在田地里翻几个跟头的家庭先来吧。
 
……
 
那位刚届中年的母亲,就一直被想象中的儿子的悲惨结局折磨。“老弟,你在郑州看有合适的好女,给俺家介绍介绍。说成了,一万块辛苦费直接拍给你!”她到处这样许愿。我相信,只要婚恋平台管用,她肯定会去给儿子充一个VIP。
 
作者举的都是河南农村的例子,已经是如此残酷。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比这个还要残酷得多。这是因为:当年计划生育时为了得到儿子,1980年代之后开始逐渐引入“B超”,所以在1984年,中国男女新生儿比例首次突破150:100的自然最高比例,达到107:100,然后在随后的十几年逐渐走高,在1990年代基本上是110多:100。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30:100,最高的海南省是136.64:100。2000年之后,很多省份的男女比例突破120:100,有些省份甚至长期在130:100之上。
 
2000年之后,如果按平均每年出生1600万人、男女比例是120:100来计算,男孩是872万,女孩是728万,男孩比女孩多144万。那么粗略估算,1985~2015年这30年,男孩比女孩多出生至少3000万。
 
以中国的人口规模,这3000~4000万人该怎么找对象,是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说当年的农民太过“短视”,为了要男孩不惜做B超,不惜打掉肚子里的女孩,但是现在恶果已经发生了,你们说怎么办?
 
所以,当年在各个医院、尤其是开黑诊所给农民做B超的人,国家真的应该严刑峻法,严刑峻法啊!为什么不在当时重视这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呢?等问题发生了再处理,已经来不及了!
 
计划生育主要针对汉族,汉族的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尤其是广大汉族年轻人,最为焦虑的问题。
 
当男女比例越发不协调、人们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时,婚配市场上是这样的:
 
 
有钱人不仅有老婆,而且有二奶、三奶……,普通人能有个老婆就不错了。而广大农村年轻男人,光棍的比例很高。那么,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有男孩的家庭,就会为孩子能讨到老婆,拼尽全家的积蓄,娶个亲至少好几十万,不仅需要在城市买房,而且还得有车,以期战胜别的家庭。从经济上说,这造成了超前消费,无数家庭负债累累。而且这还是幸运的家庭,而不幸的家庭,在贫困的农村比比皆是……
 
 
 
以男女比例最为失调的海南省为例,早已出现大量的光棍村。相当一部分村子,差不多有四成适婚男性结不了婚,比如海南省陵水县文罗镇坡村就是这样。2016年在海南省两会上,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注意。但是政府觉得是什么原因呢?贫困。因为贫困,所以大量男人找不到老婆。所以要“扶贫”,要“致富”。但这有什么用?贫富都是相对的,海南能富得过广东?农村能富得过城市?不可能的。现实中也被打了脸,2016年琼中县的吊罗山乡政府曾想方设法牵线搭桥,利用外出打工女青年返乡的机会,组织了几十名未婚男青年,开展相亲活动,最终也只促成了两三桩婚事。
 
外出女青年都是见过世面的,加上男多女少,谁愿意和留在本村的男人结婚呢?
 
 
 
“500多人娶不到老婆,不是他们干不了农活,而是他们脑子不好 。”这就是一个村干部的结论。
 
关于男女比例失调问题,1984年出现时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以后情况愈演愈烈。那么无论如何,1990年代必须引起重视,用超严酷的刑罚,惩罚那些非法进行B超检查的人。可惜直到今天,当中国的青年男人比女人多好几千万、而且90后乃至00后已经茁壮成长、纷纷进入适婚年龄时,这个问题已经变得无比严峻。
 
 
 
下面这个新闻是2016年陕西农村的:
 
 
 
安徽砀山:
 
 
 
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享有出海的优势,而且毕竟比较富裕。但是仍然不可能改变男多女少的局面。怎么办?很多人娶东南亚妇女,比如越南、菲律宾女人。可惜我国在这方面也是控制的:
 
 
 
除了娶亲难,还有招工难和养老难。这是因为:“90后”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少的一代人,平均每年出生1400万,大约只有“70后”的60%。现在“90后”不仅娶亲难,而且人数少,所以社会必然面临招工难的局面。可以预见,年轻人的工资将大幅上升。而压在他们头上的广大中老年人,工资必然也将水涨船高,进一步抬高通胀。越来越剧烈的通胀,以及“90后”逐渐步入中老年,他们的父母,也就是广大“70后”和“60后”,也将面临养老难的局面。
 
让我再重复一遍吧:中国现在的适婚男人,现在面临的是娶亲难,以后面临的将是越来越剧烈的通胀,以及养老难。
 
这个局面够不够严峻?
 
这当然是一个极其、极其、极其严峻的局面,而且将在未来三四十年时间里,长期存在。
 
长期存在啊。
 
说说经济方面的影响吧:
 
1、上亿个家庭为了找对象而比拼,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城市化,而且这个过程将是加速的。
 
2、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社会环境将越严峻。
 
3、民间负债和各种纠纷,将长期走高。
 
4、通货膨胀。
 
5、社会治安,我就不展开了……
 
如果再想想民族问题……
 
 
 
 
 
 
 
 
 
 
 
 
 
 
 
 
 
 
 
 
 
可怜天下几千万肯定找不到老婆的男人……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