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武警新任务"海上维权执法"入列 还有一个悬念待解

发布时间:2018-01-29      来源: 政知见    点击: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武警部队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更大的关注。

就拿1月25日的国防部发布会来说,发言人吴谦接连被两名记者问到武警的相关问题。

两个问题的关键词只有一个:职能。

武警部队归中央军委统一领导、继而有了自己旗帜以后,这支数十万之众的队伍,究竟有什么新的重要变化?

有的。

大家把关注点集中在"海上维权执法"。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吴谦还给记者留下一个悬念:关于武警部队的力量构成,我们将根据改革进程,适时发布信息。

"归去来"的新任务

梳理军媒此前定义的武警部队职责了解到,武警部队大抵可分为内卫部队、警种部队。前者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队和机动师,后者分为黄金、森林、水电和交通部队,主要担负国家赋予的国家内部安全保卫任务。

但这个框定已久的"职责范围",似乎在军改后有所松动。

政知君注意到,被看做是武警领导体制改革的前哨,去年10月31日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曾就武警《关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改革期间暂时调整适用相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作说明。

那时王宁的表述中,武警部队除了以往既有职能外,承担任务便增加了"海上维权"这一项,"拓展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安全职能。"

不过,2017年12月底,武警部队领导体制调整后军网刊登评论指出,武警部队根本职能属性没有发生变化,主要承担执勤、处突、反恐怖、抢险救援、防卫作战等任务。

之前大家关注的"海上维权"这个表述,在这篇评论中并未出现。

但有意思的是,没多久,"消失"的任务再次出现在官媒视线中。

今年1月10日,习近平向武警部队授旗后,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接受媒体提问称:武警部队旗下半部镶嵌三个深橄榄绿条,代表武警部队担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海上维权执法、防卫作战三类主要任务及力量构成。

这样的变化耐人寻味。

半个月后,文章开头提到几天前的国防部发布会,吴谦就"海上维权执法"回应媒体关切,"将根据改革进程适时发布信息。"

分水岭前后

提起海上维权,相信多数读者会联想起两件事:海岛纠纷、渔业纠纷。

实际上,随便键入其中一个关键词,都不难找到近期我国和近邻的相关新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辽阔领海的海洋大国而言,海洋权益及其维护关乎着国家利益、百姓福祉。

既然武警部队遂行海上维权任务仍未见实施细则,那么这项任务目前是由谁来担任呢?这事儿,还要从2013年本届政府产生第一年这道分水岭说起。

政知见注意到,2013年之前,海上维权对我国而言,可谓是"九龙治水"一般的存在。

怎么讲?

简单理解就是不同部门各自管各自的事情:

海监--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

渔政--农业部渔政局

海巡--交通部海事局

边防海警--公安部边防管理局

海上缉私警察--海关总署缉私局

对于海上纠纷这种情况多变、形势复杂的事件,维权力量细分且分散是好是坏,显而易见。

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第11届全国政协委员罗援少将在提案中提出要建立中国的国家海岸警卫队。谈及必要性,罗援同样指出当时海上维权力量过于分散造成内耗、效率低下。另外,"动用海军,就把问题提高到军事冲突层面的局面。将海岸警卫队置于海上维权的前沿,可以给我们进行外交和军事斗争留有更多的空间和余地。"罗援说。

抛开"软件"不谈,那时现行体制下,海上维权的"硬件"建设同样堪忧。

"分头管理造成经费分散、重复采购。比如,各个部门购买的舰船,基本设备都差不多,但是谁都买不了大船。"罗援指出,上述海上维权舰船对外叫做公务船,只能配备水炮,显然是无法抗衡周边国家海上警察的火炮等重型装备。

海警"补位"

海岸警卫队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参考了美国的相关设置。

罗援所提提案的时间背景,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都已建立本国的海上维权"准军事"力量。比如,美国的海上警卫队、日本的海上保安厅、韩国的海上警察局等。

美日韩这些海军装备、训练都走在世界前沿的国家,为何还要建设一支近海维权的"准军事"力量?

军事专家尹卓少将曾向媒体解释称,一些大国之所以建立起了以沿海水域和航道为主要活动范围的海上警卫队,是因为其海军的活动范围已经远离了本土走向大洋,其海军和海岸警卫队之间的活动范围和职能有明显区别。

随着中国海军逐步走向远海的步伐越来越清晰,近海的维权力量建设迫在眉睫。

这便来到了前文所述的"分水岭",本届政府履职伊始,便着手合并重组中国的海上维权力量。这项改革,被放在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之下。

2013年7月22日,"中国海警局"正式在国家海洋局挂牌,将国家海洋局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新成立的中国海警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同时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

此外,政知见还注意到,海警局挂牌后不到两年,中国于2015年年中颁布国防白皮书,其中海军的战略要求发生重大转变:官方首次明确提出"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新的战略要求。

"海警划归武警"?

前文分析了"九龙治水"的弊病,那么四年多前整合各股力量后,新架构是否就此高枕无忧?

有关这个话题,可以探讨的空间还比较大。

政知见找出2016年底的《武警学院学报》,其边防系教授李佑标曾刊文指出:"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局与公安部之间的职务关系,在理论上存在着难以诠释的困惑,在实践中存在着尴尬运行的艰辛。"

按照2013年的方案,中国海警局是国家海洋局的另一块牌子,其司令部、政治部、后勤装备部都是国家海洋局的内设部门。客观上形成了二者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上述学者分析认为,从行政法学角度来看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局和公安部之间的职务关系应当界定为公务协助关系。从改革的角度来看,应当将中国海警局从国家海洋局中分离出来,与国家海洋局相并列,二者之间构成公务协助关系。

文中,李佑标的主张是,中国海警局应从国家海洋局独立出来纳入武警序列。他的理由是:

第一,中国海警局的主体力量是现役制武装警察。

目前,中国海警机构的人员主要由现役武警、警察、公务员、事业编和合同工混编构成,现役武警应当是其主体力量。同时,此前海监、海关、渔政内部都有相当部分军队转业干部,在把档案正式转入安置单位之前他们都已在当地武装部备案,根据国家兵役法,转业干部本身在作为公务员的同时还具有预备役军官的身份,完全符合转为现役的条件。

第二,武警警种部队转隶历史的借鉴。

1988年1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森林警察列入武警部队序列,实行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双重领导,以林业部门领导为主。森林警察和中国海警的前身公安边防海警原来都隶属于公安部门,因而具有可比性。

学者的思考终归是探讨,而付诸实践的,将会是中央谋求长远的一盘大棋。政知君等着军方"适时发布"的信息。

本文来源: 政知见  



(责任编辑:admin)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