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进入深水区,车轮必须刹住
发布时间:2016-04-16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法制日报》记者统计发现,“四风”监督哨自
2015年9月17日开通以来,截至
2016年4月13日17时,总计发布了64起案例剖析,其中涉及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的6起,占比为9.37%,接近十分之一。(
4月15日 中国新闻网)
2014年7月16日下去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公车改革正式启动。2015年12月,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车改已全面完成,进入后续监督阶段。同时各省市县也启动了公车改革。
公务车性质变了味,私有化问题严重突出。
公务车是由政府财政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需要所配备的车辆,旨在提高办事效率,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但是超标配公车、公车私用、公车浪费等问题饱受诟病,时刻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变味的公车,是“特权思想”在作怪。
从记者分析统计四风情况来看,接近十分之一的违规行为发生和公车脱不了关系,充分说明了:反四风刹公车应该是重中之重。违规使用公车和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分不开。公务车举财政之力,方便上下沟通衔接,为的是提高办事效率,但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是“特权思想”,使得公务车成了身份的标志、地位的象征,把公务车变成私人用车。
公车私用,成为腐败发生的切入点。
违规超额配置公车,超额的配置费,成为腐败发生的集中营;违规公车私用,将油费、路桥费等违规报账,这是苍蝇之腐。其背后的本质原因是部分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不强,不能够严格做到“严于律己”。
惩治苍蝇之腐,必须刹住公车车轮。
公车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彻底杜绝公车之腐,取消一般性公务用车,对保留的公车加强监督和管理,是一副良药。一是消除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思想作为人生的总开关,指引着人生的道路,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公务车是为办理公务提供方便。才能彻底的摈弃“特权思想”。二是减少公车数量,避免非必要的公务车使用,是刹住公车车轮的首要条件。三是加强监督和管理。将保留的必要性公务车,向社会和群众进行公布,积极引导群众进行监督,用群众的眼光防止公车腐败的发生;同时建立健全公务车使用制度,从制度上杜绝公车腐败的发生。
违规配置和使用公务车,看似小问题,确实大影响,必须刹住。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