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甲午战争中的英美特派记者与旅顺大屠杀报道

发布时间:2015-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点击:

  摘要: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英美报刊派出了战地记者前往远东报道战事。科文、克里尔曼、维利尔斯等人随日本第二军经历了旅顺战役,目睹了旅顺大屠杀,并对此作了报道。但另一战地记者盖维尔则被日本收买,否认屠杀事件并反驳有关报道,由此出现了英美报刊关于旅顺大屠杀真实性的争论。造成当时屠杀真相受到怀疑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对英美通讯社和报刊的收买操纵,特派战地记者之间相互竞争和盖维尔等人罔顾事实的报道,以及英关的亲日舆论环境。历史学者的研究表明,旅顺大屠杀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关键词:甲午战争 旅顺大屠杀 克里尔曼 盖维尔

  作者简介:刘文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明区划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西方文明与东西方文明互动史、全球史。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的媒体对这场发生于两个东方国家之间的战争给予了极大关注,尤其是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大报社,为了及时对战争进行报道,派出一些战地记者前往远东。这些特派记者利用当时先进的电报技术,争抢独家新闻,及时将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报告给各自服务的报刊,并随后撰写长篇通讯详述事件经过。他们关于旅顺大屠杀的报道震惊了世界。这些报道成为后人研究这一事件的珍贵史料,在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中被广泛引用。①然而,关于旅顺大屠杀报道本身的研究,国内史学界却鲜有涉及,国外也只有日本学者大谷正,美国学者杰弗里·多沃特、丹尼尔·凯恩等有所探讨,②但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詹姆斯·克里尔曼和纽约《世界报》对旅顺大屠杀的报道。因此,本文拟从亲历战争的4位英美特派记者及其相关报道出发,对旅顺大屠杀的相关报道及其争论进行初步探讨。

   特派记者对旅顺大屠杀的报道与争论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由西方报社派往战地作采访报道的记者,主要有伦敦《泰晤士报》的托马斯·科文(Thomas Cowen)、伦敦《黑白》周刊兼《旗帜报》的弗雷德里克·维利尔斯(Frederic Villiers)、纽约《世界报》的詹姆斯·克里尔曼(James Creelman)、纽约《莱斯利图画周刊》兼《纽约先驱报》的A. B. 德·盖维尔(Amédée Baillot de Guerville)、纽约《哈勃周刊》的朱利安·拉尔夫(Julian Ralph)、巴黎《时报》的维尔塔·德·拉盖里(Villetard de Laguérie)、路透社的史蒂芬·哈特(Stephen Hart)等。其中,科文、维利尔斯、克里尔曼、盖维尔、拉盖里、哈特随日本第二军经历了旅顺战役,尤其是前4位记者,无论是揭示旅顺大屠杀真相还是否认这一事件,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以这4位记者的通讯报道为中心进行分析。

  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入旅顺口,随后4天在旅顺市内抢掠屠杀,残杀居民约20000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欧美报刊很快普遍报道了日军攻占旅顺的消息,但对大屠杀事件反应较慢。最先提到这一屠杀事件的是《泰晤士报》,于11月26日的报道中提到:“旅顺被攻占……据报告发生了大屠杀。”③29日,该报刊登的一封电文又提到这一事件:“双方均有暴行的报道得到证实。由于发现一些日本俘虏被斩首和残害,因此日本人毫不留情,发生了一场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屠杀。”④这一简短报道被同一天(因时区差而实际上晚一天)的《纽约论坛报》转载。⑤就在这天,纽约《世界报》也报道了旅顺屠杀事件:“中国逃亡的难民说,日本人洗劫了旅顺,枪杀了无论老幼所有的人,劫掠和残杀长达三天。他们声称,死者被野蛮地残害,手、鼻子和耳朵被割掉。人们没有进行任何抵抗,但日本兵长达数日四处搜寻,杀害他们所能找到的所有中国人。难民说,旅顺街道和港口到处都是尸体。”⑥然而,上述几则报道并没有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许多西方民众和报刊只将旅顺屠杀事件当作未经证实的传闻。正因如此,报道中有各种说法,甚至将不同说法刊登在同一版面上。例如29日的《泰晤士报》在提到旅顺大屠杀的电文之下,有一封来自中央通讯社的电文,声称“日本人屠杀丧失自卫能力的中国士兵并非事实。除了在战斗中,没有中国人被杀”⑦。

  然而,随着特派战地记者长篇报道的问世,报道者的亲身经历揭示出旅顺大屠杀的真相,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在西方战地记者中,首先对屠杀事件极为重视并去质问日本政府的是托马斯·科文。他于11月29日乘“长门丸”号船从旅顺到达日本广岛,第二天便去见了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告之“日军攻占旅顺时的不当行为”,并问及日本政府的态度。随后科文把会见情况写成简短报道刊载于12月3日的《泰晤士报》。文中说道:“中国人抵抗到了最后。我看见穿着平民服的中国人身藏武器,还有炸弹。日本人说,平民参加了战斗,并且从屋内开枪,因此他们认为有必要消灭这些人。当胜利者发现日本俘虏残缺的尸体,其中一些人是被中国人活活烧死的,他们被进一步激怒了。在接下来的4天,我看到城内并无任何抵抗,但日本兵洗劫了整个城市,屠杀了市内几乎所有的人。也有少数妇女和儿童被杀,虽然这有可能是误杀。我还告诉陆奥子爵,我看见许多中国俘虏被捆绑起来,脱去衣裤,被枪杀,被刀砍,被开膛破肚取出内脏,被肢解碎尸。很多尸体中的一部分还被焚烧过。”⑧紧随科文之后,克里尔曼作为战地记者连续发表了几篇关于旅顺大屠杀的报道,轰动了舆论界。克里尔曼首次谈及旅顺大屠杀是在日本横滨接受《日本邮报》的采访,其谈话于12月7日发表于该报上。⑨12月12日,克里尔曼关于旅顺大屠杀的电报以《日军大屠杀》为题刊于《世界报》头版,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屠杀的惨状:“日军于11月21日进入旅顺,残酷地屠杀了几乎全部居民。无自卫能力和赤手空拳的居民在其家中被屠杀,他们的躯体被残害之状无法形容。这种肆无忌惮的凶杀持续了3天。整个城市在骇人听闻的暴行中被劫掠。这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一事件中重回到了野蛮。把暴行看作事出有因的一切借口都是虚伪的。文明世界将会被屠杀详情震惊。外国记者为这种场面所惊骇,集体离开了[日本]军队。”⑩12月13日,《世界报》发表了一篇来自华盛顿的特稿《美国惊呆了》,副标题为“《世界报》的旅顺大屠杀新闻震惊了华盛顿”,提出日本在澄清其野蛮行为之前,美国参议院不会批准与日本的新条约。(11)科文和克里尔曼的报道引起了急欲与美国修订条约的日本政府的紧张,于是日本政府采取应对措施,对旅顺屠杀事件进行辩解并写成书面材料转给《泰晤士报》和《世界报》,这两家报纸分别于12月15日和17日刊出了日本政府的声明。两则声明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突出强调了两个理由:一是清兵改装成平民继续抵抗,因此日军所杀是士兵而非平民;二是日本士兵见到被杀害的日军俘虏后极为愤慨,变得忍无可忍。(12)不过,《世界报》的标题和排版设计表明该报并不认可日本的辩解。在《日本坦白》这一大标题下,用了一连串关键句做小标题:“日本政府给《世界报》的官方声明”、“表达国家的悔恨”、“证实了克里尔曼的旅顺屠杀报告”、“整个真相将大白”、“采取措施明确责任以挽回国家声誉”、“华盛顿对此消息感到惊讶”、“日本政府首次就战争问题发函给一家报纸”。不仅如此,该文之后紧接着又有另外的文章:《〈世界报〉的报道:克里尔曼电文说几乎全部居民都被残酷杀害》、《葛礼山感谢〈世界报〉:它比官方提供了更多有关旅顺事件的消息》。而且,《世界报》在18日以《日本感到懊恼》为题,说陆奥宗光承认日军的暴行并表示进行调查。(13)19日则以《中国着手调查》为题,说《世界报》对旅顺大屠杀的报道引起了中国政府对此事的调查。(14)这些都表明,《世界报》在日本政府及一些报刊对旅顺大屠杀提出质疑的情况下坚定维护和支持克里尔曼。这样,12月20日《世界报》刊登了克里尔曼的重磅长篇通讯——《旅顺大屠杀》。



(责任编辑:admin)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