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外媒观察:中国环境治理信心坚定

发布时间:2015-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点击:

  报告措辞展现领导人亲民形象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3月7日报道: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有权不可任性”,引来现场代表的笑声和掌声。这一措辞并非即兴。这反映出中国的宣传机构意识到,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交媒体而非报纸、电视传统媒体获取新闻,因此在宣传工作中更加注重面向中国6.4亿网民。李克强总理使用“任性”并不只是为了看起来“时髦、酷”,还反映出中国领导层强烈地希望树立自己的亲民形象。

  经济虽放缓但人民生活改善 今日俄罗斯通讯社3月6日报道:李克强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最能引起我们关注的就是在经济增长放缓情况下,13亿人的生活仍得到改善。比如,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发展质量有新提升。报告对上一年度的总结篇幅较小,而更多笔墨则着眼于未来一年的发展规划。中国总理强调,尽管面临的困难可能比上一年要大,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在环境治理方面信心坚定 路透社3月5日报道:中国改革的关键是整改工业部门,中国要着重解决污染严重的重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和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国领导集团在治理污染和打击腐败问题上信心坚定,但治理污染有可能在短期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日本《朝日新闻》3月6日报道:李总理在表明治理严重大气污染的决心时,特别加重了语气,称“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并提出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减排目标,而这是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谈到的。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6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5日在人大会议上表示,作为打击污染“阴影”的斗争之一,中国将掀起一场可再生能源“革命”,这让人们对北京治理环境的决心再次感到乐观。

  总理谈及腐败时措辞强烈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5日报道:在长达90分钟的报告中,李克强获得现场的人大代表近50次掌声,其中回顾去年施政成绩单时获得最多掌声。谈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部分,现场也多次响起掌声表示支持。李克强要求行政团队“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依法用权”,并强调“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他措辞强烈地表示,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公务员,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路透社3月5日报道:尽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放在了经济上,但李克强也发誓要同污染和腐败作斗争。这是两项高度敏感的议题,已经成了公众不满的“避雷针”。

  官员懒政怠政现象或得到治理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6日报道: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对官员懈怠、懒散、不作为要曝光。同时,“任性”被党列为与贪污同等的恶习。他承诺要惩治贪污腐败,指责一些政府官员“懒政怠政”,在行使权力时“任性”。这是李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官员“懒政怠政”。

  英国《金融时报》3月5日报道: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从最近的一些报道看,造成经济放缓的不只有大的经济形势,官员们的懒政与不为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在中央反腐败重压下,地方官员出现懒政与不为。不难想象,反腐败令地方政商熟悉的交往范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对基层官场生态形成震慑。不过,这种“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2015年可能将遭到治理。



(责任编辑:admin)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