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华生:中国改革未来十年要靠农民工

发布时间:2015-06-09      来源: 博势智库地产观察    点击:

本文作者:华生,著名经济学家。著有《新土改》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农业文明时代最辉煌的老大帝国——就面临农业社会向城市化社会转型的难题。现在我们实际上仍在这一过程中。

 

二战结束之后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先进国家已经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了,所有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怎么来完成这个过程?

 

后进国家怎么追上来?一百年前,我们的祖辈还在考虑和讨论西化或现代化是真的或假的,是好东西或坏东西。然而二战结束以后,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全球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一个目标:有本事就追上来,至于追上来以后将来干什么,以后再说,但现在一定要追,这是人的本性。人民要提高生活水平,就像我们三十多年前打开国门的时候,一看西方,我们傻了,相差太远。

 

二战结束以后,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都在追赶,但成功的有几个?世界银行在2007年的一个报告说,1950年以后,从低收入国家成功变成现代化高收入的国家或地区只有几个,包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还有沙特阿拉伯。

 

除沙特阿拉伯是石油生产国之外,其他都是东亚国家(或地区),所以有人把这个结果叫作东亚奇迹东亚模式

 

东亚这几个国家和经济体为什么能成功?如果简单说私有制有多好,市场经济有多好或民主有多好,没什么用。因为,这一百多年来发展中国家探索了无数的道路,可为什么偏偏成功的是东亚这几个国家(或地区)?这是中国人最需要研究的。

 

这几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比如受到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人和资源的关系,人均可耕地的数量(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都是一模一样的,都是一人一亩多地,历史也非常相似。

 

为什么它们成功了?市场经济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是就像世界银行的报告所说,坚持市场经济对于经济增长是必不可缺的,但是它不能保证你追上发达国家,所以大多数国家之所以没追上,就在于此。

 

这确实就涉及国家能力或社会能力,也就与刚才萧功秦老师所讲的内容有点关系了。总之,这是对国家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考验和挑战,中国正面临这个挑战。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十年,即20世纪80年代这10年,我们从计划经济开始转型。当时,转型往什么方向都不是特别明白,连市场经济的口号都没有,中期也只是提了商品经济。

 

第一个十年我们是靠转型的红利,有了80年代10年的高速增长。

 

第二个十年是小平同志南巡以后,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方向,激发了整个社会的活力,第二个十年是靠市场的红利。

 

第三个十年是新世纪开始,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界工厂,第三个十年是靠世贸的红利。

现在靠什么?靠任何口号、决定都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要有实质性的发展方式的改变,这就是人的城市化,下面的10年、20年要靠农民工及其家属市民化的红利。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实质是土地利用的重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群体的利益分配也将紧紧围绕于土地。

 

正是在这样的大变革时期,对于不同用途的土地的各种权利的纷争也显得格外激烈。

 

如何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不仅将影响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最终走向,也是破解伴随城镇化过程产生的农民工、小产权房等问题的关键,还有与此不能分离的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社会保障机制等诸多问题。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