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牛四
我国高龄农民工或超4000万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25278万人,50岁以上农民工占14.3%,有3614万人;2012年,全国农民工有26261万人,50岁以上农民工占15.1%,达3969万人。
律师周立太等长期关注农民工命运并常年研究农民工监测报告的人士称,2013年与2014年,我国50岁以上农民工的占比与总量“肯定是上升的”,或早已突破了4000万。
建筑工地清一色的“老人”
1995年从重庆开县团凤村前往深圳打工的李家海,今年已52岁,随着城市高楼的增加,自己也步入了高龄年代。
在深圳承包建筑工程的他清楚记得,2000年前,自己手下的农民工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渐渐地,年轻人越来越少;以前跟随自己多年的民工兄弟,也由青壮年逐渐步入高龄,甚至超龄(60岁以上)。
李家海说,他的包工队常年保持有60名农民工,最多时有300人,目前,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90%以上。
“谁不想要年轻壮实又踏实肯干的人啊!” 李家海说,但他没有选择,因为从2013年开始,他所在的建筑工地已找不到30岁以下年轻农民工了,全是清一色的“老人”。
《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以后出生)所占比重大幅下降,不及老一代农民工(1980年前出生)的一半。
高龄农民工靠吃肉补充体力
包工头李家海透露,变老的农民工,劳动能力与日俱降,只有靠吃肉来补充体力,“我自己也一样,只要一天不吃肉,心里就发慌。”
对于李家海的这一说法,澎湃新闻采访的103名高龄农民工中,98人认同;11名包工头,全部认同。此外,一半以上的高龄农民工将(包工头提供的)“伙食”作为择工的重要参考指标。
高龄农民工们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吃肉”不是难事,“(但)我们必须得多吃肉,补充体力。”
谢国万等人称,力工的工资基本是按日计算,“干一天给一天的钱,不干就没钱。在工地,有体力才能赚得多,没体力,就赚得少。”
53岁的重庆籍农民工刘大明,外出务工已有15年,他能坚持下来的秘诀就是“多吃肉”,“如果不吃肉,总感觉脚耙手软的,哪来力气干活?!”
60岁的朱红坤告诉澎湃新闻,他与刘大明一样“舍得吃肉”。他说,绝大部分像他这样上了年纪的农民工,都得靠吃肉来补充能量,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早已在高龄农民工之间达成了共识。
60岁以上农民工,除了“多吃肉”,还得染发
重庆开县劳务办主任袁万祥说,随着全国多个省市开始禁止(或从严执行)60岁以上农民工上一线作业,部分“超龄”(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农民工被迫返乡作业,在工地上“打游击”。
不过,各地“严禁60岁以上农民工一线作业”的法规,并没有完全阻挡这群老年人继续打工赚钱的脚步。
澎湃新闻采访的16名“超龄”农民工中,有的持假身份证得以留在工地,有的走进理发室将白发染黑,有的用体力与勤恳的工作态度征服了包工头,包工头主动协助应对劳动监察部门的检查……
李家海手下有一名陈姓农民工,今年已76岁,属五保户,在建筑工地干“破桩头”的活。
他告诉澎湃新闻,这名超龄农民工年岁虽大,但身体好,比一些年轻人还能干,每月能挣六千元左右;但总担心被查,每遇劳动部门检查,他都会找理由拒绝出示身份证。(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