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中国小城市房产市场危机的真相

发布时间:2015-06-26      来源: 博势智库地产观察    点击: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反弹的令人心惊肉跳,统计局发布的70个城市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全线上涨,深圳楼市上演半年涨一半的神话。

 

另一极的四线或五线城市楼市却陷入冰窟,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房价上涨博弈之后,楼市呈现一个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最近去一些小城市,看到当地楼市存量房过剩,开发商心急如焚,熬不住的开发商就变成了路跑跑。地方政府无奈,因为土地财政仍然是他们经济上主要来源。

 

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依然按照传统的宽货币做法就能解决问题呢?事实证明,这只会导致热点城市房价冒火,最终政府还得把它浇灭下去。

 

因为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这里的利润当然是差价。房地产只是他们赚钱的工具和媒介,而这类投资者我们称之为投机者。

 

他们不关心房屋的居住价值,只关注是否能够升值,货币之水多了,这种升值的预期和现实都支撑着大量的资本介入热点城市,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两难,如果采取打压措施,会导致市场萎缩,危及整个市场,不打不压则会导致泡面经济的生成,从而将实业连根基都拔掉。

 

就这些城市而言,虽然这些小城市存量过剩,但房价却纹丝不动,原因是开发商拿地成本高,如果说卖不掉等死,降价则会推倒这个多米骨牌。

 

在这种状态下,购房者买不起,也不愿意买,开发商的现金流断流,利润难以实现,地方政府依靠的金土地母鸡,下蛋效率降低了,债务问题也就出来了,这是一个多方都输的局面,问题是什么导致小城市房价的多输的局面呢?

 

事实的真相可能很复杂,但整体上来说可能这些城市的房地产价值被透支的结果。

 

在一轮又一轮的牛市过程中,很多居民拥有多套房,但新来的居民又被相对的高房价阻止在购房者行列之外,再加上一窝蜂式开发,导致楼市存量逐渐过剩。

 

大量的农田变成了鸽子房,城市也在无限膨胀中遇到了边界。当年只要买套房一卖就赚钱的时代,至少在这些中小城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尽管楼市可以自娱自乐地变成金融资本自动增值,但房屋的真实功能毕竟是给人居住。然而,这些城市的常住人口其实是向热点城市转移的,大多数的居民只是将之作为一个家乡的落脚点,而不是长期居住的房屋。对于居住的需求也并非如同热点城市那样急迫。

 

因此,无论从供给还是从需求角度,抑或从金融投机的角度,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是陷入了僵局。

 

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是基于实业繁荣基础之上的。

 

温州和鄂尔多斯市之所以出现短暂的楼市崩溃现象,大资本恶炒当然是直接的原因,但大资本之所以恶炒房地产,其实还是实业和产业凋敝的结果,这些资金从实业中被挤出来,变成投机资本,结果加速了当地房价泡沫化过程。

 

随着实业越来越萧条,房地产繁荣根基以及后续资金的机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市场崩溃,债务危机爆发。

 

中国房地产问题其实还是一个社会公正问题,当房地产作为一种财富分配的机制时,加速了贫富分化的进程,而大量的不公正获得住房的房婶房叔出现,导致人们对于房地产创富创贫机制的普遍质疑。而政策扶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合理性也受到了挑战。

 

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无解的,危机可能是一种重置资源配置和价格的解决途径,最后的清算还原可能是还原房地产本色最自然的办法。

 

地方政府的赤膊上阵救市只会延长这种危机爆发的时间,但却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尽管人们从情感角度不希望这种危机的爆发,但我们已经基本上错过了消除这些危机的最佳时机。

 

当下我们应当跳出土地财政思考和房价投机的基本逻辑定势,例如,吸引更多的人口回乡创业,振兴实业,从根基上来恢复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功能,解除地方对于房地产过度的依赖症,还原房地产市场的本色,或有可能从事实上消除房地产市场的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危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