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蝴蝶效应理论,说南美州的蝴蝶煽一下翅膀,通过种种因素,就可能引起亚洲地区的一阵台风。我无法考证这理论正确与否,但我认为它符合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观点和量变质变原理,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据我四十多年的人生体验来看,许多看似极其不经意的小事,最终都可能引发很大的后果。
中央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无疑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情,更是我辈司法者此生的大幸事。我时常感叹自己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赶上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法治建设。虽然在三十多万法院人当中,我只是平凡的一员,身处法院基层,无缘参与国家法治的顶层设计,也没有机会承办有重大法治意义的案件。但这都不妨碍我去努力做一只积极煽动翅膀的蝴蝶。尤其在当下这个互联网社会里,借助网络的力量,我们煽动翅膀的小小举动,一样可以凝聚起巨大的社会正能量,一样可以改变法治大环境。
去年 10月29日,我所在的泗洪县人民法院在当地某论坛上公布了第三十四批拒不履行义务被执行人员名单。这次公布的51名“老赖”中,来自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就占了一半以上,共有27人,其中公务员17人、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校长有14人。由于这次曝光时点恰好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公开发布之后,立刻引来全国各地群众的关注与点赞。央视在11月初连续用四档节目对此进行了报道推送。短时间内,对老赖进行曝光惩戒的做法在全国法院推行开来,社会舆论对躲债不还、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的老赖们形成了强大的围剿声势,大大优化了法院执行工作的外部环境。
今年4月,我在最高人民法院《天平》杂志(2015年第4期)发表了一篇《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基层法官》的小文章,反映了司法改革新形势下基层法院面临的现实困境。没有想到文章得到沈德咏副院长的关注和批示。此后我有幸作为基层法院的代表先后两次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改革方案的座谈会,把基层法官的呼声和建议传递到了司改顶层设计的参与机构。
7月1日,为庆祝建党九十四周年,我们在泗洪法院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我填词演唱的一支MV《法治青天我来扛》,表达新时期基层人民法官昂扬向上的担当精神。歌曲一经推出就引起全国各地广泛关注,一时间被网络评价为法治神曲。网络上形成的满满正能量催生了全院同志的职业荣誉感,焕发出极大的工作激情。
这三件事令我博得一些网络虚名,这本身并无价值。真正令我欣慰的是,作为一名法治国家的建设者,我们看似渺小的每一次探索、每一分努力、每一滴汗水,都有其价值和意义。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持之以恒,必可大有所成!只要契而不舍,终究可镂金石!
面对繁重的审判压力,面对顽固的司改阻力,面对难以预测的征途,基层司法者难免会滋生无力感、挫败感、畏惧感。然而,“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法治的蓝图既已绘就,添砖加瓦的苦力付出是落成大厦的必经过程。
11月17日上午,我所在的宿城区法院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探索启动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从十几名执行员里,选出七人担任执行长,全权负责本单元执行案件的办理并承担司法责任。单元内配置的法警和辅警专门负责执行裁定的实施。以执行工作的警务化,提升执行工作快速反应努力,强化执行实施权的刚性,努力遏制越来越严重的规避执行生效裁判问题。
职业和命运既然决定了我们这一代司法者只能成为国家法治事业的开拓者、奠基者、建设者,我们便没有坐享其成的资本,也没有坐而论道的权利。不愿背负逃避者的道义耻辱,必当选择奋进者的艰难跋涉。虽然本轮司法体制改革强调顶层设计,但并不妨碍我们基层法院在法律框架之内就法院内部工作机制进行创新和探索,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拥抱改革。也许我们只是一只小小蝴蝶,但我们努力煽动翅膀所发出的能量,一样可以传导、积聚,最终产生风暴效应。
听!风已在吼!司法同仁者的热血在沸腾奔涌!面对此生无法回避的决战,我们当擂响出征的战鼓,勇敢呐喊出司法者内心深处的声音:为了法治新中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