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竹延
来源:作者赐稿
前两天看到一名西部基层法庭庭长在诉说自己的烦恼,在法官员额要到来的时刻,纠结自己到底该不该入额,疑惑当员额法官就会人生完美吗?不入额会不会就真的轻松,赶上延迟退休会不会累死在岗位上,可辞职转行创业却又顾及不再年轻的年龄……
这种纠结、顾虑、虐心的感觉我想绝不是他一人,至少我自己也处在这种境况中,而且我身边的、我知道的还有还有,但我相信每一个心存纠结的法官都会有不同的纠结之处……
入额还是不入?每次问自己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要入额的理由:法院就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法官就是要依法审理案件,才能最大化的体现个人价值,在法院审判一线已经二十年了,办了二千多件案件,离退休还有近十年,不办案会不会有违当初考法院的初衷?再说了,入额后会有法官助理携手相助,办案环境会越来越好,社会大众会越来越信仰法律,越来越尊重法官,入额挺好。不想入额的原因:目前的司法环境太让人恐惧后怕了,办的案子越多,惹的人就越多,不安全隐患就越多,再遇上跟踪威胁、信访告状的,今天要求汇报明天被约谈、被通报,没有坚强的后盾,毫无归属感;工作中没有当事人反映,没有信访纠缠办多少案子都是本职工作,应该应份的,反之有了事儿都是自己个人硬着头皮扛,泪水往肚子里咽,委屈往心里放。这又何苦来着!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吗,“你在单位就是一棵草,你在家里却是一片天”,没错啊!涨工资?!涨的那点钱真不够操心耗神,失眠甚至抑郁买药的!
自从党的“十八大”明确了要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以来,司法改革就似一股春风从顶层吹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吹皱了法院系统的一池春水,尤其是法官员额制度的设立,给人的感觉似乎有点像儿时和小伙伴儿一起玩耍过的游戏__抢椅子。几把椅子固定放在一处,比椅子数要多的人围绕着椅子,一声令下绕着椅子行走,行走中听令而去抢坐其中的一把椅子,看谁的反应快,没有抢到椅子的自然遭到淘汰。如今的法官员额制所定的比例似乎就是那几把椅子,而所有具有审判资格尤其是在审判一线岗位的法官远多于规定的员额法官数,本来已经存在的“案多人少”矛盾又会随着“立案登记制”、“立案标的下放”带来的井喷式的案件数上升而急剧加大。以我院为例,我们应该属于四线五线城市的区法院,根本无法跟人均办案三百件甚至更多的法院比,2014年全年受理各类案件1668件,而今年1-9月全院受理各类案件2210件,审结1220件,其中民商事案件1583件,审结828件,但民事庭的办案法官仅有8人。为缓解今年实行立案登记案件数量的激增,从6月起院里所有具有审判资格的非业务庭室的法官也一起承办民商事案件,即使这样,到9月底未结案件仍多达近千件,这种情况同样存在本地的其他基层法院。如果实行员额制了,法官的数量绝对减少,案件数量绝对激增,即使有法官助理,没有责任压力,只有薪酬区别,全力以赴配合法官的积极性该怎样调动?法官该怎样来消化手中源源不断的案件?!看到身心俱疲的法官,我的内心除了心疼还有担忧,不解,困惑以致无奈……
不可否认,推行员额制是域外许多法治发达国家的已有做法,而且也已取得了成果,我国借鉴其先进司法经验,推出员额制的措施是司法改革的必然趋势。但究竟怎样才能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内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改革之路却不可能是立竿见影,说风就是雨,雨过马上有彩虹的……
司法改革的第一批试点法院已经在春风春佛下如期绽放,但并没有改革的经验推出复制;第二批试点法院的改革也陆续启动了程序,笔试+面试+考核,轰轰烈烈,也已经进入尾声。今年在全院大会上我们被告知最晚到明年年底我院也会改革到位,全面实行法官员额制,工资会涨好多,责任也会终身制。“大家想想,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现在不给你们涨工资,也得兢兢业业办这么多案子,入额后会大幅加薪,待遇提高,为何不争取入额呢?”领导尽力在给大家描绘一副美好的蓝图。但我看到的、感觉到的却还是一张张漠然的脸和莫名的眼神……
记得与同事在一起讨论畅想法治中国时,一致的观点是实现真正的法治中国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都会是见证这个过程的人,也会是其中的参与者,是法治道路上的一块砖。等到自然淘汰了目前所有非法律本科的法官,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成熟建立,法官的地位得到应有的尊重,法官真正成为法律制度的代言人,法律的权威被信任被信仰,才会是法治中国。可那一天,远吗?那一天,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