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蝼蚁人生
来源:法眼观察(fygc20140416)
一则看似平常的网上新闻惊扰了很多法院人的心。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进入第五天,截止于2015年11月12日15:00时,报名成功人数46614人,竞争较大的某开发区管委会职位竞争比例达到204:1,而有178个职位无人报名缴费成功,其中就包括北京11个法院54个职位竟无人报名。我不禁要问,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让法院再无半点吸引力?曾经风光无限的法官职位,如今一朝被碎成渣,留给大家的是很多个“为什么?”而我现在想说的是: 有这么一群人,正在法院阵地上坚守着,上层决策者们,你们用什么去留住他们,用什么去安抚他们屡屡受伤的心?
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即便多数人当初进法院时带着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可现实屡屡不如人意的时候,曾经坚定的心也难免动摇。我身边这些年也出现不少“变节”“被策反”的人,有门路的调离法院,有办法转到轻松些的部门,还有的精心策算满30年工龄就提前撤退,有的干脆就拎包走人,还有个极端的“奇葩”居然策划去精神病院开具证明办理病退,可谓是花样百出。以我所在庭为例,这短短两年间,已经辞职、考调、换部门走了好几人,虽有新人进来,但来来去去后现在仅存几名审判员,比最多的时候足足少了四名审判员,多数审判员的审判经验不足5年,审判综合实力已不如从前,而现年基层法院案件却呈爆发式增长,那种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常态,让年轻法官们逃离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
我听到过一院领导大声斥骂即将要离开法院走的一青年法官骨干:“你是党员,你的思想觉悟到哪里去了,解放前党员都是抛头颅撒热血也不愿意变节的,你就为了那点点钱,说放弃就放弃……”可是,任何事情有因才有果,要离开的人肯定走之前再三思量:我领着三千元的工资要我去办三千万元标的的案件,管天管地甚至还管墓地,要文书不出错,要上诉不发回全改、要审限内结案、要文书上网、要扫描归档、要调研信息、要完成网上听课、要停止双休公休、在收案数量明显激增,而法官不增加多少时候,强求我们结案要均衡,仍然要考核审判质效……各种各样的要求、任务多得头皮发麻。
但是,当我们要求简单的一审一书都无法满足时,当我们审判庭不够用连开庭都要排队时,当我们午休只能趴在桌子上睡时,当我们饿着肚子加班到天黑时,我们该拿什么来爱你,我的法院。一味的提倡奉献,有没有考虑我们日渐变差的身躯、愁容衰老的容颜,还有那曾经意气风发、青春阳光的身影,如今已经渐行渐远。
当我们的心逐渐变冷了,你们如何才将它重新焐热呢?以前,政治处的某人经常说,他要走就走吧,少了就招人行了,法院不愁招不到人。这句话放在今天恐怕就没多少底气了。这公务员的门槛也非来去自如,曾经的业务骨干,恐怕出去后此生与法官职业绝缘。古语云,人无近忧,必有远虑。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像《集积号》的战士一样在坚守阵地、拼尽全力站好岗位,他们舍小家而顾大家,在没日没夜的奋笔疾书,他们努力维护着法律的公平正义,并以一抵百的做着高强度工作,他们也希望终有一天上级下达一声“撤”的命令,可他们清楚等待他们的仍然会是铺天盖地、没完没了的案件,总需要有人坚守下去。
其实或去或留,只需要深刻理解“善待”二字,善待他们,才有法院的明天,善待他们,才有法治的未来。这些都是我个人肤浅的感受,只代表我不代表其他人,爱之深痛之切,希望决策者们在制定各项措施时,最好到最基层去深入调研,去切实的感受法官之所想之所累,留或不留,有时可能在你们作出某决策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