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北京女法官感言:勒紧了裤腰带,我们也没法养活自己

发布时间:2015-08-20      来源: 法官之家    点击:

基层法官的工作压力有多大,大家已经在很多文章中了解了。很多一线办案法官,每年平均审理的案件数超过了200件,工作强度相当大。同时,基层法官的待遇非常低。我国70%的基层法院法官,职级待遇处在中国行政职级序列的最底层,他们连一个普通的副科级干部都不是,工资待遇很低,其他的待遇更谈不上,造成大量法官流失。

 

作为基层法官中的一员,我热切期待着司法改革带来法治的春天。太多的数据和理论,已经充分说明了基层法官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已经以及将要承担的重要使命,充分说明了广大基层法官的贡献和付出,充分说明了目前法官职业保障的匮乏。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坚持认为法官是“吃了原告吃被告”的既得利益者。

 

凭什么给法官涨工资?我们清洁工、出租司机、建筑工人的工资才低呢,我一家老小靠低保生活呢!我同意劳动没有贵贱之分,但社会分工必然带来薪酬上的分别。我们还远远没到按需分配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应该按照劳动的知识含量、责任大小、辛苦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薪酬待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在大多数国家,法官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可以说一个社会对法官的尊重程度,直接反映了个社会法治文明发展的程度。

 

可能你觉得那些反映法官工作的数字太抽象,我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你展示法官的真实现状。我是北京的一名基层法官。自己感觉求学和教育经历还是成功的,一路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高考状元从偏远的西部农村来到北京,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考上了重点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刻苦学习了七年的法学专业知识,拿下了英语、会计师等一大堆资格证书,以450分的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

 

研究生毕业那年,正赶上经济危机,工作不好找。法学毕业生难就业是众所周知的,身边的同学仿佛都在一瞬间焦虑和成熟起来。奔忙于大大小小的招聘会,穿梭于全国各地参加公务员考试。无数海投没有回音、面试遭拒,绝望之余发现北京法院在扩招,对外地大学生的要求是法学硕士以上学历,通过司法考试。虽然听过很多法院工作的不好,但我坚信成为一名法官是最对口的职业,多年的法学理论也将有用武之地。北京法院进人的标准是很高的,除了基本条件,个人形象、综合素养也很重要。又是一次残酷的竞争,几轮考试,终于考进了北京基层法院。

 

说实话,对于工作的辛苦劳累我没有怨言,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早就具备了快速适应环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再说年轻人不怕辛苦,这是一种宝贵的积累。在与法院同仁们并肩奋战的日日夜夜,我对这个大家庭有了很深的感情,所以我心疼身边的法官。他们经常带病坚持工作,累得话都说不出来了;白发苍苍的老法官,干了一辈子还是科级;年纪轻轻的同龄法官,很多已华发早生。

 

没有什么分房、宿舍之类的福利。这几年招录的年轻法官多是外地人,没有能力在北京这样的地方买房子,绝大多数人都在租房子,微薄的工资承担了租金之外所剩无几,是名符其实的“月光”族和“屌丝”族;大龄单身的法官很多,因为经济拮据,工作忙,找不到对象的比比皆是;职业发展的机会是很小的,一个四五百人的基层法院与只有几十人的行政机关级别是一样的,遴选和竞争上岗的机会微乎其微。

 

无法承受经济压力的法官很多,也有不少人想要另谋出路,可是出生平民小户的我们没有关系、没有资本,更何况有个五年服务期的坎。等满了五年,或许男法官还有一拼之力,但女法官不管是已婚有孩子的、未婚没孩子的还是已婚没孩子的,都失去了竞争的优势。

 

年轻的法官们常常会在一起讨论法官的职业保障问题,法官的职业尊荣感问题以及司法去行政化的改革,我们仍然保有对法律工作的信仰和激情,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和进取。我们坚信司法改革的前景。

 

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能在这个城市生存。北京六环外的房子已经超过了两万一平米,单位附近的房子更是超过了五万一平米,租一间屋子的价格超过了3000块一个月。刚入职的时候,所有工资、补贴什么的都加起来是一千多,五年后的今天是四千多,这个数字将保持到我们退休,如果工资没有大的调整的话。可以说,勒紧了裤腰带,我们也没法养活自己。

 

很多同事羞谈收入,很多同事靠父母的退休工资接济,很多同事不愿参加同学聚会。三十而立之年,很多人什么也没有: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存款,没有爱人,没有家庭!我们被以精英的标准招进了法院,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主持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处于最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下,承受着无理的谩骂甚至攻击,却拿着中下级别的工资。当市场经济的浪潮已经远远将我们抛弃在尘埃中,我们进不起打折的商场,没有能力孝敬父母养家糊口,更遑论拥有更多!

 

现实是,基层法院的青年骨干在流失,法官在困惑中思考自身的定位和价值。如果法院、法官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什么我们的境地如此令人唏嘘。我们更恨那些被社会和民众唾弃的害群之马,我们更恨贪官污吏,我们不该为他们的罪责买单!但是,我热爱法官这个职业,我们很多同仁在为信仰坚守,朴实、认真地履行着职责!请关注基层法官!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