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于当下的语境,已没有我心中曾经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5-07-28 来源: 法官之家 点击:
次
作者:平湖秋雁,法官之家特约撰稿同事
作者赐稿,在此致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写过"法官——重若千钧的名字"(以下称《重》),经了年了,再检视昨日的惊叹,颇有感慨。
写那篇《重》的文字,是作法官不久,也是在法庭使用法槌不久,敲那精致的木槌,清脆的声音回响法庭,或警示,或宣告,那威严,合着背后上方的国徽,胸前的胸徽,有无限庄严,也负着千钧的责任。记得转任基层法庭,有当事人迟到五分钟,且笈着拖鞋,我曾非常威严的告知其法庭规则,警告他,并一再要求他注意坐姿,庭审后当事人的代理人笑着对我说,“法官,你太有气势了”。其实我知道,我并非刻意,而是缘于我对于法官,法庭,法律的尊严的崇敬。
时日渐多,法庭如宏大的“溶炉”,请容许我有意使用这样的错字,以“溶”代替“熔”。因为基层法庭的工作繁杂琐屑,既有登山涉水,乡村送达的艰辛,也有千里查扣,执行艰难的纠结,还有坐堂问案,细细推敲的斟酌适用,但无能如何,于那些事务确不能高温熔炼,而只能如水如流,慢慢溶化。法官,如水之清流,涓涓和缓,不疾不徐,涤清荡浊,条分缕析,定纷止争。而法律则如我们不断汲取的源流,在冗务中给予我们应有的正义的公平的力量。
法官,于当下的语境,已没有我心中曾经的力量。法官,可以揉捏的名字,一些莫名的改革,可以将一个多年的锻造法之利器 的法官,模糊于所谓精英的称谓,也可以瞬间被推到法堂的边缘,法官因不精英而不法官,已不断上演。
法官,已没有姣好的容颜,已没有魁伟健硕的身子。负面情绪和超负荷的工作,花容月貌,磨损殆尽,矫健挺拔,一去不复。继之相伴的形容憔悴,生活无趣,更有甚者是 对个别法官违规违法行为的消费,从大法官,到基层法院的法官,是对法官许多不能也无法担负的责任的抱怨。
法官,已很难专注于正义和社会良心的考量。为五斗米,或在各样的要求、考评 间埋头案卷,或毅然决然的离开,为所谓的价值实现。在同样的法律人,法律职业共同体,或者司法人中,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只需要对于已经颁布的法律进行宣传,检查成果,不必肩负太大的责任,且他们对于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还有额外的案件补助,另外他们晋级的很快;检察机关的人们,则只要悬着那把时而显现,时而收起的监督权的上方宝剑,则足以威慑所有公职人员,且工作除少数部门外,大都轻松自如;至于公安,辛苦是辛苦,但上下左右,恩宠有加;至于其他如政法委,纪委,那都是领导司法,协调全局的嫡系,与法院、法官不可同日而语。至于高校的那些从事教学或研究的讲师教授,则更是优哉游哉,尽享话语自由;而和法官每天相见法堂的律师,虽坐在下面,似乎拘束委屈,但那诉状尽可写的千奇百怪,那答辩也可随性而为,至于结果,可关注,但大可不必上心,反正当事人没几个一辈子总找律师,尤其高兴的是,不管怎样,假以时日,总能赚的盆满钵满,物质丰富。只有法官,入职门槛高,要精英,要对数以千计万计数十万计案件终身负责,不得丝毫闪失,且还要服务不断变幻的大局,不断为经济社会保驾护航,至于薪酬,待遇职级则慢慢来,尤其是各家权力清单明晰的时候,而与法官相配套的履职豁免,却谁也不提。法院带官字的都不是官,带书记的,都不是书记。
法官,于今日依法治国的洪流,似乎应为砥柱,但我知道,目前的语境,我们还没有成为砥柱的智能,也没有成为砥柱的环境,我们可以自恋,但我们切不可自欺。因为今天还没有对于规则的由衷的尊崇,上贤下愚多是如此,所以对于成天于规则为要务的法官,要如鱼得水,应该还需假以时日。至于那些,拿起刀,对自己不惜自裁的顺势之举,我们应当自知,切不可太以为是,如小时我们看那幼小的孩子耍杂技,那孩子,那刀斧,惊艳绝伦,令场上观众叹为观止,但痛的是弱小的孩子,伤害的是孩子的前程 。
法官,经年后,我依然呈着那份初入的情愫,但我也深深地知道,法官,还只能如水,轻柔沉静,默默的润这权力飘忽的地,泽这世事艰难的境,善待自己,让世人渐渐懂得,那些文质彬彬的人们,理性的,规则的思考,是这文明前进的最好的善器。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