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闵行法院院长黄祥青:法官不是零件

发布时间:2015-07-22      来源: 上海法治声音    点击:

文|陈琼珂

来源|上海观察

 

作为院长,我的职责就是做好服务,发挥每一位干警的潜能和创造力。
 

 

去年9月2日,黄祥青到闵行区法院报到,在第一次党组会上,他作上述表态。闵行法院是首批司法改革四家试点法院之一,是“试点中的试点”,顶着改革的任务而来,他觉得担子不轻。虽说担任上海一中院副院长多年,但掌舵一家五六百号人的基层法院,而且要在万众瞩目的司法改革中走出一条路,对黄祥青来说何尝不是挑战?

 

做好服务从食堂抓起。好几次,六七点下班之后,黄祥青会到办公楼里串上几圈,发现许多法官都在加班,有的说工作忙完了回去再吃,有的就到法院外边吃份汤包或面条,单位的食堂年久失修,而且只供应午餐。干警们的精神令人感动,同时他也觉得一定要在自己任内把食堂的事情给解决了,不再让大家饿着肚子赶文书。.

 

此前,几任院长都想动食堂,均因种种原因都搁浅了。区里很支持这件事,报告上申请的经费一分不少批下来。短短两个月,新食堂完工,请了给大学食堂做饭的连锁企业餐饮师傅掌勺,提供午餐和晚餐。每天下班,都有人打包几个菜带回去,同志们也不用饿肚子加班了。

 

常有外地法院来访,黄祥青要接待。这天,北京昌平区法院一行来访,在6楼会议室,宾主聊起了司法改革。昌平法院一位副院长问道,“司改就是个人的问题,法官有没入额的吗?这部分人的思想动态怎样?”黄祥青一边放着PPT,“我院196名干警已经入员149人,还有20多人要下一批再入,总的原则是,一线审判业务庭做加法,二线部门的法官员额做减法。入额考试分笔试和面试,每一关都要刷掉一些人,其中也有一些老法官没能入额。这也传递出一个信号,法官的选拔是很严格的。”

 

黄祥青不仅是面试官,还是出题人。黄祥青1998年博士毕业后到上海法院工作,虽身处领导位置仍笔耕不辍,目前已出版3本独著和50多篇论文,可出什么样的题却着实费了一番踌躇:太难,大家会以为有意为难,太容易的话,放水,又无法起到考核和过滤的作用。思考再三,他将题目定为“证据的三性”,只要法官审案,都要涉及证据,这个问题算是个常识性的问题,难易适中,进退有余。开考前30分钟,他将装有题目的信封交给了政治部。

法官入额面试在审委会办公室进行,审委会委员担任评委,分别打分。对年轻人的考核标准要高些,不仅要准确回答三性的内涵,评委还要追问在具体案件中如何深入适用。

 

黄祥青发现有两位助审员回答的不错,一位是博士,法学功底雄厚,另一位则是一位并非名校出身,回答的不逊色与前一位,如果没有平时专业方面的用功钻研和积累,万难答出。对于老法官的面试则宽松一些,只要点到三性之中的一两个,就算通过。然而,依然有两位老同志回答的不着边际。

 

五点多面试结束,六七点钟进行评议,黄祥青随即召开党组会,说明出题的理由。会后,他知道有两位老同志没有通过面试,忙向政治部要来两位同志的手机号,发去短信,“没入额也不要有思想包袱。只要努力还有机会。即使不入员额,也不一定是坏事。入额之后要面临巨大的工作量,要承受身体和心里的双重压力。毕竟年纪不小了,是否还要去当法官,自己要三思而行。”

 

很快就有了回复。一位说,“很意外,很感动,来自院长的问候很温暖。本来心绪难平,突然释放了许多。自己长期不在审判一线,岁数也大了,身体不好,感觉到一线办案力不从心,自己没有报名,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

 

另一位说,“本来自己就在纠结,既然面试被刷下来,就接受这个结果,没什么丢人的,立案庭的工作同样需要人来做。” 第二天,黄祥青又找到两位老法官分别谈话,去之前还有些担心,见面发现两人都带着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