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法律体系,充分发挥行政诉讼法作用
发布时间:2015-07-15 来源: 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健全法律体系,充分发挥行政诉讼法作用
今年以来,安徽省政府发现自己得适应一个新局面:隔三岔五上法庭当被告。据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政府71次被推上被告席。看起来这数字并不多,却已经“拔了个新高”,比去年同期多了30多次。省政府法制办行政复议应诉处一名副调研员估计,下半年这个数字还将攀升——没准还得当100次被告。在安徽公布“71次被告”这一数据后,一些人看到省政府“频频上法庭”,便开始忧思重重地担心起来:“政府半年被告的频率太高,会不会有负面效应”?(7月15日人民网报道)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715/c70731-27304895.html
政府成为被告席的常客,这都是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行政诉讼法》所起的作用。新版行政诉讼法,针对长期以来“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老大难问题,新增了一系列条款。明显升高的诉讼数量,也许是对这些条款的最好回应。 地方政府成了被告席的常客,让人的心里五味杂陈、喜忧参半。有人会担忧,政府成为被告席的常客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设,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地方政府成为被告席常客,正好体现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而且从现实中看,行政诉讼数量增多,绝对值得人们为之叫好。因为,比起信访案件,民众与政府上法庭解决问题的案例简直少得可怜。以2013年为例,我国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2.1万件,比起之前两年一再下跌;与此同时,每年因行政纠纷引发的信访案件则居于400万至600万件的高位。并且早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对行政诉讼案的减少表示担扰:“是政府的工作更让人民满意了?还是民告官的胜诉率太低所以老百姓都不打官司了?” 而且有相关学者曾经做过调查,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调查中,面对“您对行政案件作出裁判时,会不会考虑下列因素”这样的问题,一半以上的法官选择了要把“可能会得罪当地行政机关”纳入考虑范围,更有超过90%的人表示会考虑“本院领导的意见”、“上级法院的意见”以及“党的政策”。因此在以前许多民众会一味地选择“上访”,希望倚借行政力量,来为自己争取利益。而恰恰是让政府站上法庭的行政诉讼,才是在现有诉讼机制下,普通公民在“可预期的程序里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一个最和平的手段。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要想充分发挥《行政诉讼法》所应有的作用时,首先要必须加快推进司法改革,健全法律体系。其次需从破除地方干预入手,积极实行“民告官”案件的异地审理、提级审理、公开审理,全面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同时要加大对行政干预行为的惩处力度,为法院审理案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陆毛
联系电话:18683815482
邮编:621100
地址:绵阳市涪城区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