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健全法律体系,充分发挥行政诉讼法作用

发布时间:2015-07-15      来源: 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健全法律体系,充分发挥行政诉讼法作用
今年以来,安徽省政府发现自己得适应一个新局面:隔三岔五上法庭当被告。据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政府71次被推上被告席。看起来这数字并不多,却已经“拔了个新高”,比去年同期多了30多次。省政府法制办行政复议应诉处一名副调研员估计,下半年这个数字还将攀升——没准还得当100次被告。在安徽公布“71次被告”这一数据后,一些人看到省政府“频频上法庭”,便开始忧思重重地担心起来:“政府半年被告的频率太高,会不会有负面效应”?(7月15日人民网报道)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715/c70731-27304895.html
 
   政府成为被告席的常客,这都是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行政诉讼法》所起的作用。新版行政诉讼法,针对长期以来“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老大难问题,新增了一系列条款。明显升高的诉讼数量,也许是对这些条款的最好回应。 地方政府成了被告席的常客,让人的心里五味杂陈、喜忧参半。有人会担忧,政府成为被告席的常客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设,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地方政府成为被告席常客,正好体现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而且从现实中看,行政诉讼数量增多,绝对值得人们为之叫好。因为,比起信访案件,民众与政府上法庭解决问题的案例简直少得可怜。以2013年为例,我国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2.1万件,比起之前两年一再下跌;与此同时,每年因行政纠纷引发的信访案件则居于400万至600万件的高位。并且早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对行政诉讼案的减少表示担扰:“是政府的工作更让人民满意了?还是民告官的胜诉率太低所以老百姓都不打官司了?” 而且有相关学者曾经做过调查,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调查中,面对“您对行政案件作出裁判时,会不会考虑下列因素”这样的问题,一半以上的法官选择了要把“可能会得罪当地行政机关”纳入考虑范围,更有超过90%的人表示会考虑“本院领导的意见”、“上级法院的意见”以及“党的政策”。因此在以前许多民众会一味地选择“上访”,希望倚借行政力量,来为自己争取利益。而恰恰是让政府站上法庭的行政诉讼,才是在现有诉讼机制下,普通公民在“可预期的程序里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一个最和平的手段。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要想充分发挥《行政诉讼法》所应有的作用时,首先要必须加快推进司法改革,健全法律体系。其次需从破除地方干预入手,积极实行“民告官”案件的异地审理、提级审理、公开审理,全面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同时要加大对行政干预行为的惩处力度,为法院审理案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陆毛
联系电话:18683815482
                                     邮编:621100
地址:绵阳市涪城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