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日报:责任状一直签到村委会,不负责任!

发布时间:2020-06-26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孟祥夫

 

“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日前,中办印发《通知》,专门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全面检视、大力整治。动不动就层层滥签责任状、动不动就“一票否决”等问题在基层一些地方积弊已久。此次《通知》精准用力、“靶向治疗”,传递出党中央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的坚定决心。

 

作为推动工作贯彻落实的手段之一,“责任状”也很必要、很管用。签了责任状,就有了硬任务、硬压力。实践证明,在基层落实重要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时,主要领导签订“责任状”,确保责任明晰,从而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如此,就能实现上下同欲、步调一致。

 

然而,一段时间里,责任状在一些地方过多过滥,事与愿违。少数领导干部不管部署什么工作,都让下级签个责任状,下级再让下级签个责任状,导致责任状在基层满天飞。有乡镇曾在一年里与上级有关部门签订具有“一票否决”性质的责任状达60多份,从森林防火到义务教育、道路安全等,几乎涵盖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的地方把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村,与村委会签订责任状,这让村支书倍感无奈。“我们连高速公路都上不去,根本没有执法权,咋去管理呢?”

 

动辄签订责任状,看上去是层层负责,有些时候层层负不了责任,真有层层“甩锅”之嫌。有的干部把责任状当成“万能咒”,此咒一念,既可应付上级,又能牵住下级;有的不考虑基层实际和困难,随意签责任状,致使责任最终“悬在空中”;还有的签完责任状后,落实如何不管不问……流于形式的责任状,不仅起不到正向效果,反倒助长了一些人搞形式主义。

 

事实上,无论是滥签责任状,还是动不动就“拿下级是问”,从根本上说源于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长官意志。本该由他们想得更细、落得更实的责任,却以责任状的方式简单压下去——不看过程看结果,你们想辙去吧!如此,层层压下去、层层灌下去,基层干部好像两腿绑了沙袋、灌了铅,如何迈开脚步呢?有些时候无奈之下,只好敷衍了事,形式主义就在所难免了。

 

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不能将责任一“签”了之,要从“给我上”变成“跟我上”,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推动责任落地落实。另一方面,在制定指标、分解任务时,也要充分结合基层实际,不能让基层“以有限的权力承担无限的责任”,只有落实好责权利对等原则,将上级的归上级,基层的归基层,各司其职,才能把工作抓到实处。

 

为切实解决责任状过多过滥问题,《通知》明确,对清理后保留的“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事项以及涉及城市评选评比表彰的创建活动,实行清单管理。各地要贯彻中央要求,进一步细化办法,明确权责,让责任状发挥其本来作用,让基层干部工作起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