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胡静林:健全制度创新管理助推支出改革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 财政部    点击:

 “财政支出管理改革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健全机制,创新管理,助推改革。”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日前在全国财政行政政法工作会议上如是表示。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的系列批示指示精神,以及中办、国办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以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建设,可谓迎来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建设的春天。”胡静林说,两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在财政部的统一组织和示范下,上下联动,密集修订和制定了一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经费管理办法、细则及配套政策,仅部省两级就达224个,涵盖了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外宾接待经费、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会议定点等公务支出的各个方面,基本搭建起从中央到省、市、县的立体式、全方位制度体系,有力促进了中央八项规定在各级党政机关的贯彻落实。

  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积极探索,试点工作有序推开。

  财政部作为中央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参与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整体框架、内容的研究和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的测算、发放等工作,并按期完成对123家中央部门公车改革方案的财政审核。目前,中央层面公车改革基本完成,地方层面公车改革全面推开。

  围绕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财政行政政法工作秉持大国财政理念,加大对外交外事工作的投入,完善外经贸扶持政策,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应对国际突发事件,对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动乱的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此外,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直接安排资金累计超过220亿元,有力支持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文化名家工程、高校毕业生基层培训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2013—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项目资金12.5亿元,带动省级财政部门安排旅游专项资金约144.3亿元,年均增长16.8亿元,有力推动了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胡静林指出,当前,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财政政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首先,落实推动司法体制改革担子不轻,按照中央部署的任务,司法体制改革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重大机遇,要在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推动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政法经费保障新体制;其次,全面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任重道远,各级财政部门既要参与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各单位实施方案的审核,还要负责建立改革后新的公务出行经费保障制度,任务重要求高。

  胡静林强调,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财政责无旁贷,务必增强法治思维,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就预算而言,要增强预算的法制性和约束力,如何解决年初预算编制不细不准、年中预算调整频繁、年末预算结余过多的问题,就需要会同部门建立起“预算即是法”的观念。与此同时,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正面临政策创新的压力挑战。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都需要政策支持资金保障,财政都需要参与其中,特别是在顶层设计上要能够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要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就需要创新完善经费预算管理方式。应对支出压力,就要从转变政府职能、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建立新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找对策,力求做到在存量上体现增量。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胡静林要求重点把握几个方面:高度重视政策研究,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大力强化预算管理,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地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调整完善外经贸财政政策。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