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话开始“民本位”
一些本来常用的生活和工作用语,忽然却被一些人打上行政级别,甚至成为领导干部的“专用词”,事情虽小,但其中折射出的无孔不入的官本位心态(5月13日 新华网)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是古代中国对官本位思想的真实写照。当代中国,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不仅对政府行政造成不利的影响,还对社会的价值取向、风气等造成严重后果。
报道中的这位干部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记者用了“调研”二字而大加嘲讽,此等小事都要打上行政级别的色彩,连一些老百姓常用词语都不放过,是一种陈腐的官场文化,是长期为公众所厌见的陋习。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曾留下超越时代的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在现代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众利益最重要,其次是政府利益,各级官员、行政长官排在最后。
一个人只有不因为自己的职位而骄傲,不用来作为‘特殊化’的资本,反而更加谦虚和谨慎,更加提高自己的以身作则的责任心,他才是值得尊敬的的人。否则,他的骄傲和放肆,必然会把自己淹死。
所以,政府应该把民间的还给民间,不要剥夺了百姓说话用词的权利。从说话开始当一名“以民为本”的党员干部。
作者:魏小如
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严格执行清理政策,积极稳慎做好下一步清理工作,切实防止边减边增、明减暗增。
另一方面,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做到该管的事必须管住管好,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权威性,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
作者:魏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