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日报聚焦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留白”也能成就发展

发布时间:2018-08-16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

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在长江入海处,担当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生态屏障。
崇明三岛之一的长兴岛青草沙水库边,700多亩生态林将水库与生活生产区隔离。库区各类鱼苗繁衍生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这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个活的生态系统。”崇明上海城投原水公司水质中心主任朱宜平说,这片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大小的水域,给一半以上的上海人口提供了清洁的饮用水源。

崇明东滩湿地。

崇明东滩,是全球鸟类八大迁徙路线之一的中途点,每年在此栖息或过境的候鸟超过100万只次。过去因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下降。2013年起,上海市实施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在保护区24.2平方公里范围内优化鸟类栖息地。芦苇、海三棱藨草等逐步恢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改善。“2017年迁徙和过境的候鸟数,是2016年的两倍。”观察到这一变化,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袁琳惊喜不已。
东滩以东,被列为“极危级”保护物种的中华鲟正得到精心呵护。在这里的水生生物保护基地,大大小小的中华鲟或被复健,或在繁衍。身为上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刘健爱说的一句话是:“长江生态好不好,不是人说了算,而是鱼说了算。”到目前,保护区已开展20多次增殖放流,累计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水生生物数十万尾。
既要让鸟儿飞过来、鱼儿游过来,还要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起来、美起来。10多年前,上海就做出了建设崇明生态岛的决策,滚动实施3年行动计划。2017年2月,上海制定出台《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生态建设站位更高远,生态立岛原则更牢固,不搞大开发理念更坚决,绿色发展导向更鲜明。
瞄准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标杆、示范区,探索适应自身特色的环境保护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扭住生态持续向好、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多年来的环境变化,68岁的新村乡村民黄士英都看在眼里,“以前河水比较浑浊,杂草、垃圾很多。”没想到的是,家附近有了崇明第一个农村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通过“户分、户投、乡运、乡处置”模式,分类后的垃圾被统一运转处理。
在三星镇,村民黄汉彬屋后的净化槽,吸纳了附近好几家村民的生活污水。这是镇里因地制宜引进的低成本污水处理设备,使得“河水变好了,苍蝇蚊子变少了”。曾被认为推行难度最大的垃圾分类,崇明区用一年时间基本完成,目前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生态优先、综合整治的路子,崇明越走越宽。而以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为重点的生态产业发展,同样风生水起。
崇明在全区范围内选取1万亩土地,开展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的“两无化”水稻生产,今年第一批新米即将上市,种植农户预计增收2000万元。“虽然亩产会低不少,但我们会建好销售渠道,以质取胜。”北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育萍很有自信。未来,“两无化”的翠冠梨、柑橘、蔬菜等,也将成为崇明绿色农业优势产品。
在青草沙水库东边的长兴镇,海洋装备产业初具规模。长兴镇把海洋装备及配套、智能制造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推广智能化生产线和绿色造船技术。崇明设立了全市最高的绿色发展门槛,一方面优化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另一方面引导本岛产业向园区集中,发展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绿色经济的示范区域。
“好空气也能当饭吃”。如今的崇明岛,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325万人次。随着崇明区获得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承办资格,这座濒江临海的绿色生态岛,将变身万紫千红的“海上花岛”,呈现生态和谐之美、绿色发展之魅,给上海增光添彩。
(原题为《鸟飞鱼跃 清新崇明》)

留白,也能成就发展
何鼎鼎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是流传甚广的“经典上联”,到崇明长兴岛青草沙水库,方知上海原水供应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就来自长江。
好水并不能自来。青草沙水库让上海尝到了生态效益的甜头,把近1/5的土地“冷冻”、推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更加彰显了上海绿色发展的决心与定力。加强滩涂湿地保护,打造候鸟天堂,推进乡村生态治理,如今的崇明岛既听得到鸟语,更看得见人的行动。坚信“好空气可以当饭吃”,崇明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时,既为上海守住了不可多得的生态屏障,也为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提供了范例。
崇明,已成上海人心头的一块柔软之地。其实,每个城市都应留住自己的生态屏障,这也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义所在。在长江口,上海举全市之力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用以退为进的生态自觉塑造城市生态竞争力。
传统中国书画着意于留白。“计白当黑”,是一种基于整体观的智慧。如果说曾经的发展是着力于填空,今天的认识则越来越清晰:留白,也能成就发展。为生态留白,留出你我他的生存空间,更为发展留足思考空间。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