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环保“流行”不是偶然,中央“号召”不是玩笑

发布时间:2017-08-05      来源: 感谢作者赐稿    点击:


因履行属地环保责任不力,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等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8月2日被北京市环境保护局集中约谈,要求其进一步夯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督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这也是北京历史上首次因环保工作不力直接约谈乡镇(街道)负责人。被约谈乡镇(街道)必须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并在15日内报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抄报区政府,2个月内报送整改报告。(新华网,8月 3日电)
自古以来就有为官一方就要造福一方的说法,这不仅是从政为官者的基本道德追求,也是百姓的希望。但是长久以来“为官不为”在我国是个老大难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没当上官时还能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一旦做了官,就认为该享受了,不但不做事,而且还要耍威风,忘了责任意识。尤其是在治理环保问题上感觉工作难以取得进展,就对治理工作产生了不思进取、不敢担当、慵懒无为的思想问题,这不仅对干部自身发展也很不利,更会影响到党的事业发展。
长期以来,造成干部出现“懒政、怠政”的主观原因是自身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缺乏主观能动性。有的担心犯错误,有的能力不足,不敢干、不会干,自然在工作中拈轻怕重、不思进取;客观原因是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上出现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加剧了一些干部的自我放任。只有加大对不作为的党员干部的问责力度,以坚决整肃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为重点,用问责倒逼履职,对一切不适应新的改革发展形势,不作为、怠政、懒政的干部进行问责,才能遏制为官不为的歪风蔓延。
笔者认为:问责官员不作为,并非目的。问责,是为了督促官员有作为;问责,是为了警醒官员不能再不作为;问责,也是为其他不作为的官员打预防针。一是加强责任意识,尤其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各地应尽快建立起“责任清单”,不留责任死角,压缩相互推诿的模糊空间,让庸懒散干部失去滥竽充数的环境。三是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让党员干部时刻处于制度和人民群众的阳光监督之下,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干部的权利用在刀刃上。(文/文三石)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7-08/03/c_1121422648.htm
 
作者:文晓敏
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