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曹林:期待更多人大代表“一声吼”

发布时间:2016-04-05      来源: 新华网思客    点击:

摘要
 
新华网思客

  人大代表敢怒敢言敢发声,会有助于消除社会丑恶现象,汇聚起更多推进老大难问题解决的建设性力量。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这是开幕会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作者丨曹林

 

  “谢谢”两个字让人感到温暖,两会场景中的“谢谢”声更让人感到欣慰。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要感谢怒斥号贩子的女孩,姑娘一声吼,推动了号贩子问题的解决。听到这声“谢谢”,不仅那个女孩会欣慰,公众也会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从这声“谢谢”中能看到社会上的很多闪光点:公民不畏丑恶的勇气与美德,舆论监督力量持续跟进,政府及时回应民众关切,使号贩子这个老大难问题受到重视,形成一种社会正气的合力。

 

  此事件触动的另一层思考是,政府没觉得这种怒斥是暴露了社会阴暗面,而是与媒体、民众、医院合力铲除这一毒瘤——我想,这声“感谢”能激发和凝聚社会中更多正能量,形成官与民、媒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在解决类似问题上发挥作用。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的话语让人想起这次两会上另一声“谢谢”,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感谢“天价鱼”事件中的游客暴露了当地问题。两会不仅是参政议政之地,也是促进各方交流的平台,“谢谢”不是一声多余的客套话,政府官员这时应多说谢谢——回顾这一年来很多热点事件,不少地方官员都欠公众一声“谢谢”,比如青岛大虾事件,应该对暴露问题的网友说声“谢谢”,对一直追着问题不放的媒体说声“谢谢”,对促进问题解决的民众说声“谢谢”,积极主动表达谢意。

 

  回到“感谢怒斥号贩子的女孩”这条新闻上来,我由此想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挺身而出怒斥号贩子的不是一个弱女子,而是一名人大代表,我会向这样的代表说一万声感谢。民众怒斥,是一种利益被触动的本能反应以及鞭挞丑恶的道义感。如果是人大代表“一声吼”,则更具标本意义和制度意义。

 

  正因为那个女孩的怒斥引起广泛关注,这几天人大代表为解决号贩子问题开了很多药方,比如人大代表钟南山和翁国星都拿出解决办法,指出问题的关键是分级诊疗,有代表建议推广挂号实名制的浙江经验。前几年两会上,有很多代表也对解决号贩子问题提出过建议。人大代表以这种方式推进问题解决当然好,但如果像那个女孩在日常生活中用“积极行动”去推动,则会更有帮助。

 

  我相信,如果怒斥号贩子的不是一个女孩,而是一个人大代表,所引发的关注度会更广。人大代表也要看病,也要挂号,甚至可能在现实中遇到过号贩子,体察民情,发民生之问,正是人大代表职责所在。实际上,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人大代表打的苦等100分钟,怒斥机场管理混乱;带有毒食品到京做检验,怒斥奸商已无底线,人们对这样的人大代表肃然起敬。

 

  怒斥号贩子的女孩不常有,而人大代表的怒斥应该常有。人大代表敢怒敢言敢发声,会有助于消除社会丑恶现象,汇聚起更多推进老大难问题解决的建设性力量。(作者为著名时评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