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王萱:防网络虚假招聘监管岂能“置之不理”

发布时间:2016-04-0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张某伙同男友赵某(另案处理)在58同城等网站发布招聘货车司机、仓库管理员的虚假信息,之后要求应聘者去指定医院自费体检,再向医院收取回扣。5个月里,他们骗取48名受害人1.4万余元。昨天上午,房山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7个月。据了解,负责返回扣的北京华亚医院副院长目前失联。(3月22日京华时报)
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一部分,其既丰富了人们的视野,又方便了生产生活。而张某却利用互联网,不仅在网络中成功的逃过监管发出诱人的招聘广告,并已在幕后部署好了一切与医院的勾当,伺机等待“猎物”上钩。这一“连环计”不知不觉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钓”到了48名受害者,更可怕的是仅有两名受害者报警,而其他的却只做“迎风吐唾沫-----自认倒霉”。面对无辜的受害者,在笔者看来,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防网络虚假招聘监管不能“置之不理”,还需补齐法治“短板”,以断掉不法份子的“财路”。
马克思曾说过:“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案发后与此案相关的副院长只能“跑路”玩起失踪,而网络平台却表示自己的监管程序是十分严格只是因严格执行就会导致大批“人才”流失而推责。“体检后回复再等等”这样的行骗伎俩之所以频繁上演,其背后丰厚利益驱使,更重要的是“低廉”的犯罪成本。而体检费应该由用人单位支付还是应聘者支付,在我国法律法规中都没有特别明确的说法,让不法份子的“有利可图”。
信息时代法律知识应该做到更好的普及,让群众有更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伴随飞速发展的网络,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应与时俱进,同时,在网络监管中不仅应该加大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快刀斩乱麻,打断“圈套”。更重要是网络平台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日常监管,以让“咬文嚼字”的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避免群众再“哑巴吃黄连”,有苦却无处说。
 【四川 王萱 0837-6222356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