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地方车改,行百里者半九十

发布时间:2016-01-06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2014年7月,公车改革全面启动。按照要求,2014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地方党政机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根据该时间表,目前地方车改应该已经完成,而实际情况如何?国家发改委此前表示,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存在很大差异,推行起来相对较复杂。记者调查梳理发现,临近2015年岁末时,多省份加大车改推进力度,力争在新年前取得阶段性进展,并在2016年彻底完成此轮公车改革。(1月3日《新京报》)
公车改革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也是一项深化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央之所以下定决心开展一次彻底的政府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因为多年来公务用车费用高,给各级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公车私用现象严重;部分机关超编制超标准配车问题屡禁不止。公车改革,改的是领导干部用车陋习,改的是公车私用乱象,让公务车辆回归其公务本职,使机关干部用车不该用的绝不乱用。
随着省级车改大幕渐落,车改向市县、乡镇等基层推进,已然摆上了日程。然而,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地方车改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地方车改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车改本身的成败与否,也关系到能否降低行政成本。车改时限已至,尽早完成地方车改,着实需要临门一脚。
笔者发现公车改革在大城市比较容易进行,一是因为大城市公共交通比较发达,出行方便;二是大机关配车数量相对有限,大多数公务人员没有使用公车。而在县级以下的基层单位,公车改革的难度相对要更大一些,尤其是一些偏远乡镇,由于公共交通不发达,出行方式比较单一,如果彻底取消公车,势必对开展工作情况造成影响。而且在一些基层单位,公车也成了某些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工具,一些领导干部将公车完全看成了私人物品,不但上下班需公车接送,有时还让公车为其办理私人事务。除此之外,地方公车改革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专车的享用者,因此,地方公车改革推行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基层单位公车改革仍需攻坚克难。
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车改大限已至,推进进度如何,效果如何,着实考验着各地车改的态度和智慧。因此,不管是从制度建设,堵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漏洞,还是从实际出发解决现实问题,都需要“刀刀见血”的勇气,更需要“招招健身”的智慧。既要降低行政成本,还要切实提升办事效率,恐怕还需要监督这支“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时刻全方位地加强监督问责才行。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