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免职官员“休假式上班”是“二次腐败”

发布时间:2015-12-14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因工作失职先后被免职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洋县国土局一副局长在保留公职后,很少上班,每月却领着5000元左右的工资,还和妻子开起了旅行社。(12月10日南方网)
虽然以前是副局长,但因“土地问题”被免后,那就是普通干部了。按理说,王振川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反思错误,珍惜现有的工作,坚持每天认真上下班才对。可是,自从被免后,他却很少去上班,并且开起了旅行社,一面领工资,一面做生意,日子过得还挺潇洒的。
毫无疑问,不上班却领工资,就是“吃空饷”,各级政府部门严厉查处的重点。然而,王振川自从2013年就开始吃起了“空饷”,且一直平安无事,直到今日被群众举报曝光。不禁让人质疑:谁在纵容被免干部的“吃空饷”行为?
首先,官员自律严重不足。人之常情,谁遇到王振川这样的情况,难免都会心灰意冷。因为犯错被组织摘了“官帽”,挨了处分,几乎就没有再翻身的机会,大多数官员被免后几乎都会沉默度日。可是,王振川不仅沉默,而且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班也不上了,每月领着数千元工资,何乐而不为?
其次,相关单位疏于管理。作为王振川所在的洋县国土局,内部管理混乱,对干部日常办公疏于管理,王振川一两年不上班,单位不可能不知情,为何不进行干涉?显然是看在官员被免的份上,反正来了单位也不会干活,索性做个顺水人情,对其上班与否视而不见。
最后,这与官场风气也有密切原因。其实像王振川这样,被免职后不上班的干部,是一种普遍现象,被视为“退休”式干活。许多人在被免后,几乎都不会再去单位上班,避免其中一些尴尬。大家都这样,即使有一两个单位有让被免干部回单位上班的想法,但碍于官场风气、情面及“潜规则”,也只能作罢!在笔者看来,王振川领空饷看似“情况特殊”,实乃对被免官员的一种变相“照顾”,此番做法,岂能服众?
在笔者看来,相关部门不仅应该追回王振川“吃空饷”的资金,同时还要对当事人单位的主要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更要扭转对免职官员的“特殊照顾”之风,政治风气才能更加风清气正、顺应民意期待。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