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进度不一车补众口难调
发布时间:2015-12-12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是否合理?岗位级别较高的公务出行较多是客观现象,通过统筹资金来解决“级别低出行多”问题。关于“补贴不够用”最常见的说法是,基层“跑腿”工作比较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何按照“行政级别越高出行越多”来设计?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说,补贴标准首先是根据工作岗位重要性来考虑的,岗位级别较高的例如开会、调研等公务出行较多,是一个客观现象,因此,首先按照级别制定补贴标准上限。在中央定下的补贴标准上限内,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细化补贴标准,可以根据出行频次,把岗位划分得更细,更符合当地实际。
车改中统筹资金的制度设计即是用于解决“级别低出行多”问题的。“考虑到不同工作岗位公务出行的差别,有些公务员级别低但出行多,单位在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统筹一部分补贴,充分自主。”该负责人表示。
对于公务出行的不同情况和差旅费的衔接问题,中央车改领导小组明确要求各地,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差旅费保障范围搞好衔接,对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要做好远距离公务出行的差旅费保障,切实保障好基层调研、下乡、跨行政区域出差等公务出行;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补贴标准相匹配,避免出现保障范围小、补贴标准高的不合理现象。据了解,有些地方也在开始探索车改后中短途公务出差差旅费包干的办法,鼓励公务员通过自驾车等方式进行短途出差。一些省份有关部门组织向社会公开招标车辆租赁服务公司,指导和监督中标的公司在规定时间内投入运行,用于保障普通公务出行和跨行政区域出差、下乡等
补贴会否成为新福利?补贴标准必须符合节支要求,依据公务出行实际成本核定,严格避免改革性补贴福利化。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表示,对于地方车改补贴标准及档次确定问题,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明确要求地方要依据公务出行实际成本核定公务交通补贴,不允许完全按照上限制定标准。同时,省直机关和全省统算都必须达到7%以上的节支率,否则就必须降低补贴标准,“强调节支率的要求,就是为了避免这一改革性补贴福利化。”(2015年12月09日来源:人民日报 )
新闻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09/c_128511251.htm
如何避免车补公车“两头占” 的问题,将进行专项督查确保改革不变形不走样;保留车辆喷涂标识并加装定位系统,实时动态监管。
公车改革是对部分人利益的调整,本身缺乏内部动力。没有切实约束的时间表,地方车改进度不一,导致多数城市之间对车改保持观望情绪,反倒让一些车改先行区有压力。
对于车补标准的制度安排,地方车补金额的“参考值”,不宜单一地以行政级别、工资基数为标准,而应综合考虑不同公务员本身岗位的公务出勤频率、次数,长短途公务或差旅的差别,以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便利度等。多地基层干部认为,公车改革应该考虑到城市地区与地域偏远地区的不同情况,部分农村地区、边境旗县地区行政管辖区域大、人口居住分散,公车补贴应该对这些地区有更大幅度的倾斜或照顾。
因此首先要扎实推进公车改革,彻底卸下了政府部门长期从工作经费、小金库甚至摊派“挤钱养车”的包袱,使政府预算更加规范合理透明。另一方面,党员干部“专车专用”的“特权”意识也明显降低,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除了“经济账”,公车改革还为政府推动其他方面工作带来契机。其次公车改革要接受社会监督,补贴金额、补贴对象等都要做到公开透明;同时,公务用车的规范情况要纳入建设效能政府、廉洁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中,一旦发现违规现象,从严处理,并向社会公示;最后可以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加强偏远地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群众服务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