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时评:机器换人,换出新动能(微调查)

发布时间:2015-05-30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穿过一片绿地,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的白色大楼矗立在眼前。在浙江嘉兴,这家号称“世界冰箱的心脏”的企业颇有些名气。这几年,公司“机器换人”做得很成功,在加西贝拉公司工会主席徐耀法看来,这是一步“不得不下好的棋”。

招工难、用工贵,机器换人势在必行

“大规模‘机器换人’从2011年开始,原因是企业陆续开设了新的分厂和生产线。”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邹文忠介绍。

2011年春节刚过,四期扩产的一条生产线就要投产,需要招工280多人,不料招聘现场冷冷清清,公司当场将工资从3000元加到3500元,也只招到140多人。结果,这条生产线一直拖到6月才投产。

徐耀法说,在诸多促使企业“机器换人”的因素中,招工难是头一个。加之从2011年开始,公司人工成本每年约20%的增速,对企业来说负担不小。

另外,为了争创最大产品出口对象——西门子公司的A级供应商,每年为其供应400万台压缩机,公司需要实现生产过程的监控,提高装备的可控程度。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推进自动化生产。正是这些综合因素,让“机器换人”势在必行。

产能增、质量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机器换人后,整体生产效率提高20%,某些环节可以达到50%。”邹文忠说。

不仅如此,2011年至2014年“机器换人”后,在产能增加35%的前提下,用工数量不增反降,累计实现减少操作人员近700人,每年为公司节约人工成本4200万元。由于机器生产更加稳定,与2012年相比,2014年产品不合格率下降了50%。

“机器换人”必将是未来趋势。目前,加西贝拉公司自动化生产水平为:一厂40%,二厂40%,三厂50%。未来这些厂自动化水平全部要达到80%以上,目标是无人工厂、数字化车间。“频率多高不敢说,关键看装备制造商什么时候能生产出相适应的机器。”

人才缺、维修慢,后续服务亟待加强

当然,“机器换人”也带来了发展中的新问题。企业原来招简单操作工,现在要招技能型人才,比如学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历人才。目前来看,维修机器人的专业人才缺口大,公司至今未从市场上招到可专业维修这些机器人的人才,只能靠公司慢慢培养。

邹文忠预测,现在公司共有机器人200多个,故障率在1%左右。未来公司继续深化“机器换人”后,工艺更复杂,故障率可能还会提高。一般情况下,机器坏了公司自己修,但特别重大的问题,需要厂商派人检修。“由于厂商人员不够,这块业务通常跟不上,维修‘慢’问题突出。”邹文忠说,“希望设备制造商能加强后续服务,并降低自动化机器人的故障率。”

另一方面,虽然“初换”顺利,但短时间内,高精尖的、技术更复杂的“机器换人”难以实现。加西贝拉公司有一个变频压缩机转子装配线,3年前就打算换成机器人,迄今未实现,原因就是国内设备制造商生产不出自动化装备。

国内装备制造水平不高,国外厂家虽能生产,但价格昂贵。一般来说,国产自动化设备的成本只占国际比较成熟设备的1/3。“对于企业来说,用3年时间能把省下的人工成本收回来,才会机器换人。但是购买国外自动化设备,成本收回一般要9年。”邹文忠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30日 01 版)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