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15-12-09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政策解读)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对完善审计制度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审计署政策研究室主任郭彩云8日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明确完善审计制度的核心,提出八大任务
 
  郭彩云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完善审计制度作了重大部署。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是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措施。
 
  一是明确了完善审计制度的核心。即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中的所有措施都是围绕这一核心来确定和设计的。
 
  二是明确了完善审计制度的总体目标。即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从保证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提出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第二,从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角度,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第三,从保证审计队伍素质和职业需要的角度,提出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
 
  三是明确了完善审计制度的八大任务。即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加强审计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履行审计法定职责保障机制;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监督。
 
  把握三个基本要求,实现审计全覆盖
 
  郭彩云说,在审计实践中推进全覆盖需要把握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也就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干部都是审计监督对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都要承担责任。
 
  二是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要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
 
  三是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地推进全覆盖。首先是确定审计周期,在一定周期内有计划地推进全覆盖;其次是确定审计频次,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1次、其他对象1个周期内至少审计1次;再次是确定审计方式,灵活采取年度常规审计、专项审计、跟踪审计、联网审计等方式;第四是确定审计重点,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审深审透,不能所有领域、所有项目平均用力,确保审计效果。
 
  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
 
  郭彩云说,框架意见关于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的要求,主要目的是强化全国审计工作统筹,增强审计的整体合力和独立性。规定的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
 
  ——干部管理,提出省级审计机关正职、副职领导干部任免须事先征得审计署党组同意或征求意见。
 
  ——业务管理,提出加强审计计划的统筹和管理,下级审计机关审计计划报上级备案,强调上级审计机关统筹组织本地区审计机关力量,开展好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
 
  ——激励考核,提出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审计机关的重大事项和审计结果必须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同时抄报同级党委、政府,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考核。
 
  按照框架意见要求,2015年在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重庆、贵州、云南等7个省市进行改革试点。郭彩云说,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主要是针对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审计独立性不强、队伍素质不适应、经费保障不足等突出困难和问题,设想将基层审计机关的干部队伍管理、经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审计业务管理等由省级统筹管理,相应调整地方审计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转方式、保障机制等。希望通过改革,保障审计的独立性,优化配置地方审计资源,加强基层审计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地方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专业性较强职位可实行聘任制
 
  郭彩云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审计作为覆盖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经常性监督制度,涉及国家治理的多个领域,涉及被审计事项的资金流、业务流、物资流、信息流等多个方面。这些形势发展变化,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审计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按照框架意见的规定,推进审计职业建设的目标是建立分类科学、权责一致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机制。
 
  具体措施有:建立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审计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完善审计人员选任机制,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和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分类招录,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可以实行聘任制;健全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审计职业保障机制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框架意见主要围绕强化问责和推动整改,对审计结果运用做出规定:
 
  一是要求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提出的审计建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整改的运用提出具体要求。
 
  二是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推动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加强督促和检查,严格追责问责。
 
  三是要求各级人大常委会要把督促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与审查监督政府、部门预算决算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机制。
 
  四是要求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公告审计结果,被审计单位要公告整改结果。
 
  实施“八不准”工作纪律,加强对审计机关监督
 
  郭彩云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署近年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审计机关内部监督,如制定并实施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构建覆盖审计计划、实施、报告、公告全过程和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等重大事项的监督制约机制,引进外部监督力量,署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和绩效报告、预决算向社会公开等。
 
  框架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监督:一是明确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社会公众是监督审计机关的主体;二是明确了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公告审计结果等内容是监督审计机关的重要抓手。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