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伞哥”是“得民心”的好干部
发布时间:2015-12-0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12月1日,在宜宾兴文本地网站上一则“大坝副所长温情半小时”的网贴引起市民高度关注,市民纷纷点赞和转发。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联系到在雨中为受伤群众撑伞半小时的副所长,还原了事情经过。(人民网12月2日)
瑟瑟冬雨中,这位可爱的宜宾民警在面对受伤群众时,自己的衣服被寒冷的雨水浸湿,普通的一把雨伞却撑出了丝丝温情,撑出了和人民群众鱼水一家亲的纽带。宜宾民警撑伞的行为无意被群众拍照放到网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而意外走红,撑伞这样一件小事为什么能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值得我们党员干部深思。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就是最好的例子,“得民心”更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一个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员干部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在履行职务时需要把人民放在心中,从细微处入手,才能真正得到民心。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党员干部不只是政策执行者,更不是人民群众的施舍者。宜宾民警为什么走红“得民心”,作为一民警察,“撑伞”这种小事绝对不是他的法定职责,而正是这种小事却深得人心。广安市岳池县某部门在面对来访群众时,一直奉行“一杯热茶,一张凳子,一张笑脸”的准则,并写入《干部职工纪律规矩》,成为人民群众真正的“贴心人”。
作为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党员干部“得民心”,国家才能“得民心”,党员干部直面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更关注的往往是落实的细节。正如“扶贫攻坚”工作,为了实现全民小康社会,国家对此项工作大力推进,这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工程。而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却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为什么他能评上贫困户,为什么我没评上?”,造成新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无论是在政策解释上还是在精准识别上,真正做到细微处,不只让贫困户得到国家的关怀,也须得到其他群众的支持。切不能把一项“得民心”工程做成一项“失民心”工程。
“细节决定成败”,党员干部在直面群众时更应注重细微,从撑一把伞,倒一杯茶,搬一张凳子,露一张笑脸做起,关爱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小事,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做一名“得民心”的好干部。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