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接待点高档菜”是在向权力“献媚”

发布时间:2015-11-11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公务接待中上几个高档菜,认为是对上级的‘尊重’”。贵州省织金县水务局一名副局长因超标违规接待被免职,局长在电视上公开检讨。“香辣海螺,498元/份;刺身响螺,498元/份;龙虾两吃,498元/份……”这是2015年“五一”期间毕节市纪委组织“四风”问题交叉明察暗访中发现织金县水务局日常公务接待中的菜单。(11月10日光明网)
一位副局长用高档菜接待上级,既表尊重,也是讨好上级,不料自己却丢了“乌纱帽”。在中央厉行节俭的当下,之所以出现“接待点高档菜”,在于部分干部一旦权力在手,就肆意妄为,大肆公款消费,反正花费的是国有资金,用掉的是纳税人的劳动心血,有啥心疼的?在它们心目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在笔者看来“接待点高档菜”是在向上级“献媚”,副局长被免也给那些喜欢在酒桌上巴结领导、讨好上级的官员,打下了一针“清醒剂”。
这位水务副局长,接待中上了几个高档菜,就是对上级“尊重”吗?显然不是。他尊重的并非上级这个人,而是上级手中高于他的权力。谁当了他的上级,他都会“尊重”。俗话说“官高一级压死人”,顶头上司在工作上,许多时候都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对自己的评优、晋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才有了“县官不如现管”的说法。该事件也折射出官场中的一些接待“潜规则”:吃什么,在哪儿吃,根据领导的级别来定,大家都有一套自认为的“标准”,级别越高,接待自然就越上档次。
2014年发布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明文要求,工作餐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从报道来看,织金县水务局在接待上级调研检查工作过程中,先后多次在餐厅为客人提供香辣海螺、龙虾两吃、刺身香螺、红烧鱼翅等高档菜肴,每次餐费均在2000元以上,且多次违反规定增加陪同就餐人数,多次接待无公函、事由等。足见只要领导来了,他们都相当“尊重”,而这种“尊重”全都体现在接待标准上,实乃是对上级手中权力的“觊觎”,用公款在向权力“献媚”。
十八大以来,“四风”已经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超标接待已经戴上了“紧箍咒”。在中央三令五申、反复强调落实八项规定的情况下,“接待点高档菜”被免职,具有标本意义,值得党员干部警醒。纪律就是底线,违纪必纠,因超标公务接待被摘“官帽”,让公务接待再也不能“任性”了,但愿这能起到警钟能长鸣的作用。
【四川汶川县 刘正猛 18090430056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