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已经结束。截止到10月24日18时,已有190余万人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最热岗位竞争比高达2847∶1,同时,仍有158个岗位报考人数未破零。上周,有相关人员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99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6%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或身边的人报考公务员是为了追求稳定工作。对于公务员岗位报考冷热不均,65.1%受访者认为是地域待遇差异使然。(11月5日新华网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05/c_128394936.htm
上周,有相关人员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99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追求稳定工作(74.6%)成为受访者表示自己或身边报考公务员的最普遍原因,其次是完善的社会保障(50.2%),其他原因还有希望从事政治工作(35.5%)、顺应家人的要求或期望(31.1%)、增加就业概率(23.4%)、拓宽求职渠道(20.3%)、从众心理(11.1%)、符合自身的专业特长(9.6%)等。人们热衷国考有几个主要原因。一来,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影响,做官参公一直是一些知识分子的情结和偏好。二来,当前不同行业领域社会声望、收入、社会保障存在差异,国企,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另外,“一些人报考公务员是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
公务员报考不同岗位之间存在冷热不均的问题,原因有哪些?根据受访者的选择,职位间地域、待遇差异(65.1%)成为最普遍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岗位报考条件(40.6%)、从众心理(36.4%)、功利心态(29.8%)、就业浮躁情绪(20.4%)。岗位自身具备的资源不同,切实关系到报考者未来的个人发展。从晋升空间来看,机关优于基层。考虑到生活待遇,东部优于西部。而工作环境,管理优于执法。
调查还显示57.4%的受访者希望适当提高冷门职位福利待遇,吸引人才报考;51.0%的受访者希望报名人员摆正就业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41.1%的受访者希望社会应多做教育、宣传,引导报考者合理选择职位;41.0%的受访者希望政府可通过政策引导, 纠正公民职业价值取向;36.9%的受访者希望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减小职位间差异;20.2%的受访者希望降低冷门岗位准入门槛。
要想国考冷热不均能得到有效缓解,在公务员考试岗位设置应该切实结合岗位实际需求,更合理地制定岗位报考的限制条件,从而让更多有能力胜任岗位的人获得报考机会。在人力成本逐渐上升的今天,对于艰苦岗位、艰苦地区、待遇低廉的公务员岗位需要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支持。应重点拓宽基层公务员的选拔渠道,加强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招录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相关岗位的发展前景、岗位职能、岗位价值、个人发展空间等信息,引导年轻人对特殊行业和特定岗位更深入地了解。
作者:陆毛
联系电话:18683815482
邮编:621100
地址:绵阳市涪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