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诱惑”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发布时间:2015-11-0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在全国范围内,查处了一大批官员“吃拿卡要”的案件,终究其原因,是缺乏党性。在查处的官员中,大多数是一些拥有一定权力的基层官员,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待请客吃饭从不拒绝;看到好的东西,点名去要;在办事过程中,一旦没有得到好处,丧失积极性,一推再拖。这种现象最本质的原因是党员干部缺乏党性,思想上安于享乐不愿奉献。
没有党性,就容易受到诱惑。党员干部是国家建设的顶梁柱,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不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水平,有着攀比、安于享乐的心里,当有人求他办事的时候,一旦抛出诱惑,立马上钩。心里上松懈,行为上就容易出错,甚至违纪违法。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党性修养,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清诱惑背后的违纪违法性;加强党性修养,自我净化工作环境,坚决举报请客送礼等违法现象,从根源上扼杀当事人的“偏门”“捷径”的想法。
没有党性,就容易行为麻痹。懒惰是可以传染的,在任何一个单位,风气不正,将会影响很多人。党员干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如果对歪风邪气睁一眼闭一只眼,充当老好人,整个部门都可以出现违法乱纪行为。最为普通工作人员,没有党性,就是别人做什么自己做什么,不思考,不去反省,很容易就被带坏;作为领导干部,没有党性,工作上监督力度和查处力度就不够,是对歪风邪气的助涨,会让整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麻痹,结果就是工作拖沓,态度蛮狠,行为懒散。
党性并不是很深奥和很难领会的,它是和每一位党员息息相关的。平日里,学习党性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中,将党性转化为为人民群众办几件实事上;管理中,将党性作为管理下面人员的标尺,对待错误,坚决批评,依法查处。党性是一个合格党员发展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课程,也是一名党员应该长期学习的课程,一方面,在思想上加上枷锁;另一方面,在行为上划定标尺。将党性修养作为每一位党员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让“吃拿卡要”的现象彻底消失,认认真真做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这样的党员干部才能发展更好,走的更远。
作者:王之 地址:江油市青莲镇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