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策优势激发基层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发布时间:2015-10-1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短缺是四川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让人才向“下”流动,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政。这些人才“红利”犹如源头活水,浇灌着人才之花,开始在四川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结出硕果。(
10月15日 人民网)
地域劣势让基层难以留住人才。基层因条件艰苦,物资基础差,待遇也较差,让很多人才望而却步。虽有部分地区工资待遇较高,但因物资匮乏,俗话讲“能挣钱没处消费,挣的钱也是纸”,导致很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不愿到基层干事创业,也有部分年轻人迫于找工作压力,到基层去工作,但也只是将其作为跳板,难以真心实意在基层谋事创业。
心理因素导致人才不愿留在基层。对大多数人而言,讲道去偏远山区、基层一线工作,就认为是犯了错误被发配;而又因基层远离领导视野,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在基层干得再好也很难被领导重视,对基层工作产生偏见;个别农村出来的年轻人,认为考大学、读研其目的就是脱离艰苦的农村,让其再回到基层、农村工作认为有违自己的理想,而城里的人才更是因长期习惯了城市的繁华,难以享受基层的寂寞。
部分领导不重视基层导致基层人才流失。改革的推进,事业的发展,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缺人才,求贤若渴。部分人才在基层踏实干活,小有成就,被上级部门、单位发现,即被借用或调任,下级部门、单位对此只能忍痛割爱,认为这是人才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不能耽误。部分领导不重视基层工作业绩,有好政策、好项目不优先考虑偏远基层,对基础工作者不重视,干部提拔任人唯亲,基层干部被遗忘,因此严重挫伤基层工作者的干事激情和热情。
基层因缺乏人才,又难以留住人才,本土人才的流失,导致条件艰苦的基层恶性循环,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何让基层进步,山区发展,主要还得靠人,需要各类人才的共同努力,突破现状唯有让人才在基层能留得住,在基层实创业。
要让人才真心实意到基层,在基层能干事、干成事,主要还得要好的政策。对基础而言难以有吸引人才的独特优势,要让人才主动到基层创业还需好的政策。通过顶层设计,要求干部提拔任用需有基层经验,优秀干部提拔优先考虑基层干部,定期要求领导干部在基层轮岗等;加大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基层生活物资供应,确保水、电、公路的三通,减少偏远基层与乡镇、县级的硬件差距;提升基层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对在基层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医疗工作者给予合理的生活补贴,解决基层工作者的住宿等问题;加大基层创业的扶持力度,对在基层创业的人才,回乡创业的人才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或资金补贴,提供对口帮扶支持创业服务等让基层创业度过难关。
舆论正向引导,为基层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国家鼓励年轻优秀人才到基层创业,还需社会舆论的正向引导,既要大力宣传党委政府对到基层干事、创业优惠政策,还要加大宣传基层优秀创业青年,基层干部先进典型事迹等。让到基层的干部有盼头、有希望,让在基层服务的人才感觉到党委政府的温暖,激发基层人才干事活力。从而,让基层需要人才与人才需要基层成为社会共识。
偏远山区的恶劣自然条件是不可能改变的现状,基础设施的提升也不能一蹴而就。唯有能改变的只有党委政府的政策,能改变的是对偏远山区、工作一线的偏见,通过政策优势激发基层人才干事活力,干事的信心。让基层工作者看到希望,让人才以基层工作为荣,让基层成为干部的发源地,才能让人才偏爱基层,让基层留住人才,基层发展才能指日可待。
作者:木木
由头网址: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5/1013/c117092-27691380.html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