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政绩指标不是公务员网购消费的借口

发布时间:2015-10-0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近日,扶风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发文通知机关人员在淘宝上消费1000元,以配合阿里巴巴公司完成相应的营销数据。此事在网络上曝光后,引起网友热议。9月 28日,该县人大办一名负责人称,在刊发公文时没有严谨把关,造成了负面影响,但政府并没有强制机关人员淘宝消费,发文本意是想让机关人员给农村群众带头,体验网上购物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倡议”不是破解农村淘宝运营的方法,错误的方法下是走偏的官念,是长期形成的“政绩恶果”,当“推诿”走不动的时候更该想想的是错误的方法背后是责任的缺失,是“三严三实”的短板,给这些“假官员”真补钙才能去去他们身上的污垢,净化他们的心灵思想。
 
从“强制”到“倡议”的变化,可能只让相关部门认为是方法用错了,不该这么“露骨”的,但是这真的是方法错了?希望众人产于的“刷单”不就是为了一个“开门红”?因为“开门红”了面子有了,政绩自然也能从“刷单成绩”中体现出来,这是权力下的“假成绩”怎能是方法错了就可以揭过去的?
 
现实中很多问题往往正在于此:高度重视没有错,重视方法易出错。具体来说,有关部门歪曲了“大活动”的真实动机。从爆料来看,“行政倡买”旨在助推完成某某业绩目标。当然对企业来说,业绩目标是很常见的指标,业务部门当围绕此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把更多的农土产品销售出去,让农民朋友也更容易从外界购物。但“刷单”式的政府倡议方式,不仅不会对农民产生长久化的益处,更容易造成合作企业对市场行情的错误判断,影响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形象。
 
发展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动“农村淘宝”等电商业务势在必行,但不能用文件通知等行政手段强制大家消费。
 
“行政倡买”背后本质,则仍是老生常谈的政绩观问题。政绩可谓是地方官员在其位谋其政的直接体现。不管是千篇一律的GDP数字,还是换着花样的年终总结,某些官员总想让政绩更突出一些。于此事而言,不管“大活动”究竟对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只要销售业绩好,哪怕是揠苗助长的结果,都算一种政绩。被此等歪曲政绩观冲昏了头,也就不难理解“行政倡买”了。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