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莫把公款旅游当做干部放松的福利

发布时间:2015-09-24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以前,我还一直以为在外出考察学习过程中公款旅游是天经地义的事呢!现在看来,这个错误的观念真得好好纠正纠正了……”当干部职工们在习水县纪委编印的《警示教育读本》上看到原安监局副局长冉隆涛借外出考察学习之机带干部用公款旅游受到查处的案例时,都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9月21日)
 
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公款旅游”,各省、市、单位也多次出台相应规定,公款旅游一直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如此高压态势下,领导干部利用公款旅游现象却仍有发生。贵州安监局副局长冉隆涛带干部旅游放松的行为在网上更是引起嘘声一片,体恤下属本无可厚非,但绝对不能成为违纪的“借口”。 
 
领导干部体恤下属本因值得称赞,毕竟很多公务员岗位责任重大,绷经弦更是常态,长期的紧张不利于身心健康,而适当的放松确实有利于工作,但是前提是不能违规违纪。要找对方式方法,如果要违反规章纪律来体恤下属,让自己犯错,让下属放松的不开心,这是“好心办坏事”,并不值得提倡。
 
笔者认为,公款旅游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公款旅游往往披上“考察”、“学习”等合法外衣,又不能因为个别负案的影响“一刀切”式抹杀一切形式的出行,给监管和治理带来极大难度。整治公款旅游,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细化学习、考察、研讨等相关形式、经费、人员的管理条例,堵住可能滋生公款旅游的制度漏洞。其次,要加强监管监督,严格执行预算制度,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利用反面警示作用,一经发现违纪违规行为,必须零容忍、严处理。最后,领导干部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心中要绷紧一跟纪律的“弦”,做“决定”时先考虑是否违规违纪,而不是过后来为自己找借口。(文/东篱)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