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警惕糖衣炮弹 争做廉洁政府

发布时间:2015-09-2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多少人翘首以盼能与家人团聚,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却因为月饼变成了腐败的天堂。天价月饼一时间受欢迎程度爆棚,博得各大领导干部的欢心,引来商人或下属疯狂的购买。而如今天价月饼又以新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披上了电子的“马甲”,也较之前的实物月饼更为隐蔽。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持续深入贯彻下﹐天价月饼一度风光不再。但如今天价月饼却有了死灰复燃的苗头,高价月饼渐渐改变了往日的实物销售模式,转而通过电子礼券的形式线下销售。这种方式从始至终也不用当事双方碰面接触,只需输入礼券上的卡号、密码等,即可送货到家,隐蔽性极强,因而重新收复了天价月饼的“失地”。月饼因此奢侈化、土豪化、功利化、庸俗化,真正的月饼变质了、变馊了、变味了,实际上把我们传统的美好的东西丢失了,这小小一块变味的月饼,将让我们失去整个中秋。
  “电子月饼券”大行其道﹐折射出反腐体系的制度漏洞。一方面是监督领域过于单一。在严查月饼腐败时,一般而言只涉及各大商场,针对实物月饼,并没有对线下销售的月饼进行有效监管;另一方面是惩治措施过于疲软。在过节前夕各级纪委会给公职人员发送不收礼的廉洁短信,也会在节气期间对腐败之风紧密盯梢。但在节日下被查处的官员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自然助长了腐败的嚣张气焰。除此之外,月饼制造商迫于“八项规定”的压力,在销售市场疲软后,唯有在利润面前“推陈出新”,迎合贪官的口味。
月饼本无“性”,但是打主意的人多了,便染上了“腐败性”,露出了“腐败馅”。因此,当月饼成为“腐败资源”被开发利用时,我们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物价、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出台强硬措施,抑制虚高定价,严禁公款买单。同时强化社会监督,紧紧盯住“黄金月饼”的流向,让收礼者心有所惧,必要时可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吃的不买、买的不吃、公款消费是“黄金月饼”的主要消化渠道。正是公款消费的推波助澜,使得月饼礼品化、高档化的步伐日渐加快,并异化成了极度奢糜、极度浪费和赚取横财的载体。这一信息警示我们:月饼的“金银化”,污浊了社会风气,腐蚀了干群关系,助长了畸形消费观念,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也不只是让节日“变味”的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电子月饼”的出现呼唤反腐败手段昇级。政府部门需拿出更透明、更详细的预决算公开,严格管理的公共财政,锱铢必较的公款消费态度。让纳税人知道“钱花在哪”,掐住公款购买的“七寸”。对节日腐败露头便打,决不留情。提醒不收礼的短信依然是保留节目,开通更多的举报渠道,充分调动公众反腐积极性,形成合力,让腐败分子们有贼心也没贼胆。
 
作者:南柯一梦
电话:18180168892
住址:江油市建新路
邮箱:357070328@qq.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