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方便不是公车私用的借口

发布时间:2015-09-2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9月21日上午,渭南市纪委监察局通报了1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其中澄城县财政局公车私用,在高速路上出交通事故导致2人亡,财政局副局长、财税监督局局长高从森负有直接责任被免职。

公车顶风违纪扫墓甚至游玩,不仅挑战公众对公车私用的容忍度,同时是对相关部门查处公车私用活动的巨大考验。虽说前段时间曾查处了一些公车私用行为,并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了处分,但这显然并未对公车私用形成持续有效的强大震慑力。新华社在分析公车私用于祭扫禁而不绝甚至“推陈出新”的原因时指出,一是部分公职人员心存侥幸,认为公众和媒体清明忙于踏青游玩,无暇将监督的视线瞄准自己;二是相对私家车而言,公车享有更多特权,比如部分停车场对党政机关车辆免收停车费,可占的“便宜”不少;三是个别地区对公车私用行为惩处力度不够。南京水务集团近日对媒体曝光的本单位公车祭扫人员作出处理决定:“责令书面检查、内部通报批评、撤销小车班班长、扣除当月绩效奖金、补交用车费用100元。”这显然未能对公车私用者形成足够的惩戒。

对于敢为人先、扎实推进具体改革措施的官员,舆论监督应有一个“和风细雨”的态度,不能让改革者“压力山大”。真诚、切实的改革措施,理应得到民间善意的回应,让改革与民意形成良性互动,如此才能给体制内的改革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如果一味对公示财产、公示车牌的官员吹毛求疵,将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问题,要求改革者独立承担,这只会让不改革者、反对改革者得了便宜,更会堵塞改革的路径。

而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治理公车私用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强化制度约束,更要加强社会监督,做到让人不敢私用公车、不能私用公车。在内部管理上,严格执行公车使用规定,给公车装载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严防公车“私奔”。对那些顶风违纪者要进行严厉处罚,直到他们真心喊痛不敢再犯,并以儆效尤。在引入外部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和网络监督等方面,将公车配备使用情况纳入政务公开,必要时统一挂“公车牌照”便于社会监督,要知道群众的监督有时甚至比GPS定位还要准确。总之,要管牢“脱缰”的公车,必须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电话:18180168892

住址:江油市建新路

邮箱:357070328@qq.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