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拍卖需尊重市场化原则
发布时间:2015-09-21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继
9月5日首场拍卖会成功拍出101辆公车后,今日省直公车第二场拍卖会将举行,共有71辆公务车参加竞价拍卖。(
9月20日《南方日报》)
近日广东省直公车第二场拍卖会举行,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在各地推行公车拍卖后,公车究竟卖得如何?是会受欢迎?是会卖了好价钱?是否实现了官方与市民的双赢?是否防止了公车被以各种手段或形式“贱卖”?
71辆公车拍卖却吸引了上千市民的参观,过百名市民参拍。可见市场反馈还是相当高的。从拍卖价格上看,最低起拍人价仅为3000元,如此低价的公车,质量咋样?的确让人担忧,真有人会买?起拍价最高的是一辆柯斯达中巴,从注册时间、行驶里程看,属于车龄较小、较新的。而车龄在10年以内的只有29台,占40%,除此之外,车龄在10到15年的有32台,车龄在15年以上的有10台。当然,车辆越小,受关注度越高,拍卖的成交率也较高。而那些相对老旧的公车,拍卖起来就费劲得多,处理起来颇为棘手。
公车拍卖本来就与市场化的车辆拍卖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被其浓厚的“公家”色彩,作为被处置的“公产”,一方面竞拍者希望以最低价格买入,另一方面更多的公众希望防止公车被贱买,要避免国家资产不必要的流失,更要预防权力之手干预、暗箱操作,通过贱买“自肥”腰包。其实这些顾虑早在公车拍卖的组织者的预料之中。只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法人、自然人均可参加竞买,保证了公车拍卖的开放式。其次由专业的机动车拍卖公司来组织公车拍卖,保证的拍卖的公正性、透明性,以便市民公平参与、透明了解拍卖过程及车辆性能、指标。
作为公车改革的善后,公车拍卖最重要的原则当是保证公开、公正、透明,避免公车被贱卖导致国家资产流失。同时,基于公车改革涉及范围之广,涉及公车之多,处理起来涉及利益甚为复杂,公车拍卖必然会持续相当长一个时间,因此有必要对公车拍卖进行制度性的规范,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市场化原则。高价去卖,必是卖不出的,低价去卖,必然导致国家资产流失。因此,遵循市场化原则由专业的车辆拍卖公司组织公车拍卖是明智之举。最后,公车拍卖所得款项的去向和用处,也是公众极为关注的,需要公开。
作者: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
621114
邮编:
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