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电视问政“冒虚汗”病根在工作“不严不实”

发布时间:2015-09-1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未批先征,数千亩土地何以荒置三年多?”“30万的农村饮水工程为何形同虚设?”“就业培训只是‘人过留名’?”……16日上午,由湖北省纪委、监察厅、省纠风办主办的“督履职电视问政直播活动在武汉举行。(9月16日新华网)
电视问政既是官民沟通的桥梁,更是民众对政府和部门工作的质询。唯其有利于改进工作,一时间广泛推行、方兴未艾。而每每曝出的电视问政场景,参加的政府官员或多或少都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感触良多。正如湖北省的这次电视问政一样,在90分钟的直播过程中,让参加问政直播的厅局长们“冒汗”,一些案例涉及到的具体市县政府负责人更是“滋味不好受”。冒汗、难受说明心有所触、情有所动,也不失问政之效。但细想揣摩还是略显工作经不起太多检验,沉着、淡定应对问政的底气欠缺。
事实上,电视问政如同民众对政府工作的一次面试,要想取得高分绝非易事。这除开参与民众代表具备客观、公正、理性的素质之外,更多的还是取决于我们的工作成效和民众对工作成效的认可程度。电视问政显现的些许窘迫,折射工作的现实状况。可能我们的工作尽职尽责,但也难免存在这样的情形,有的工作决策没有贴近民生、顺应民意,与群众期盼存在距离,工作出发点得不到群众拥护;有的工作推进偏离惠民、利民原本,群众的利益与工作推进相去甚远,工作成效得不到群众认可,等等。因为工作中存在一些经不起追问的缺陷,面临问政自然底气不足,底气不足而群众发问不止又无言应答自然心虚冒汗,甚至难受。
所以,虽然说电视问政对于改进工作大有补益、不可或缺,但光凭问政来促进工作还远远不够。工作中有问题在所难免,但不能仅靠问政倒逼再加以改进,而应当谋事在先,以严实的工作尽量减少、克服问题,真正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要做点这一点,一要心中装着群众。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凡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工作决策落在群众心坎上,并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同心同德了,异议就会减少,问政也就无所畏惧;二要干事服务群众。抛弃不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把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为民所谋、所干,作风优良,工作和作风都无愧于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与重托,符合社情民意,群众满意了,就是再多的质问也会对答如流,哪来的心虚冒汗和难受。
 
作者:钟烁明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