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京城律师现象”还能持续多久?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长江日报    点击:

刘桂明微信公号ID:agui1962

『与24000名法律人同路同行』

 

当今司法界有一道风景,就是各地刑事案件审判中,凡属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案件,尤其是官员贪贿、企业主涉黑的大案,总有一些外地律师介入其中,担任被告方的辩护人。其中以北京律师数量最多,最为活跃,故被媒体统称为“京城律师现象”。

 

所谓京城律师,有几个共同特点。其一,个人背景深厚,要么家世显赫,要么曾任职公检法高级机关,要么栖身名牌律师所或著名院校法学院,都有点“来历”,有点权力底色;其二,个人作风强悍,在法庭上放言无忌,常以当地司法机关存在程序违法为攻击点,如物证缺失、刑讯逼供、司法鉴定不实等,进而为被告人争得无罪或罪轻的结果;其三,个人收费昂贵,律师费动辄数十万直至数百万。由此,不仅官方视为捣乱鬼、眼中钉,普通民众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亦多认为是“以权钱开路,为权贵脱罪”的黑中介。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事情并非下一个道德判断这么简单。

 

首先,我要设问,京城律师的权力背景究竟有多大的能量。众所周知,一地的重大案件,事涉官威政绩和社会稳定,通常受到地方党政高层的直接关注。京城律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敢言敢挑刺”上,而他们的权力背景则是他们“勇敢”的主要原因——至少可以自保。那年李庄在重庆入狱,则说明在政治面前,所谓权力背景有时连自保也不能。

 

有人说,京城律师的权利实际大过我们普通人,是权力背景下不正常的畸态。我认为,律师的职业权利只与另一个律师的权利之间有可比性,与普通人权利无法比较。必须承认,京城律师确实比本地律师享有更多的职业权利,但是,这种不平等是因为本地律师的权利“被萎缩”而形成的。所以,追求平等的正途,是使被萎缩的权利恢复正常,而不是将正常的权利拉至低点。

 

其次,恪守程序正义是现代法治的鲜明特征,反对非法取证、刑讯逼供等违法办案行为,是保证不让无罪者蒙冤的关键,也是维护人权的基本底线。京城律师的“挑刺”行为,如果能推动司法机关更加重视证据质量和行为文明,是应该会受到民众欢迎的。

 

再次,高昂的收费,使得京城律师的服务成为了有钱人才能享受的特权。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即物以稀为贵。敢言敢挑刺的条件太高,风险也大,所以收费高。以“李庄事件”而言,一百多万的收费真不算贵。既然有钱人多花钱买房而不能买经适房为我所赞成,我当然不反对他为得到法律服务而出高价。

 

其实,只要改善我们的司法环境,使得所有的律师都敢言敢挑刺,京城律师的价码自然会降下来。那时,权力背景和敢于放言都会被忽视,专业经验和学识将凸显价值。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有更多的京城律师四处“作恶”,也希望地方律师们异地办案。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