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钟烁明:改革需要立说立行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中央这一要求,地方公车改革距离最后“大限”只剩不到4个月的时间,但是目前只有陕西、广东、湖北、贵州等少数省份对外公布了车改方案,多数省份的车改方案尚未对外亮相,地方公车改革亟待提速。(9月8日人民网)
公车改革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认真研究制定方案、谨慎推进,本来无可厚非。毕竟这项改革牵扯到方方面面,工作面宽量大。但是,一些地方因此就把这项工作始终停留在“研究”阶段,而没有实质性的推进,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多少还是显得不太适应。
不能否认,公车改革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利益调整深刻,既要保证公务人员工作不受影响,让其保持积极性,又对地方财政承担能力有一定要求,而且各地情况不一样,设计科学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方案,需要一定时间。但同样是公车改革,也面临差不多的情况,中央国家机关的改革就按照中央部署如期完成了。尽管不排除一些地方会在“大限”将至时发力,如期完成改革任务。但这种做法还是不乏拖沓之嫌。如果改革只是顺水推舟,毫无困难可言,也就不成其为改革了,充其量也就是一项常规工作。
从另一个层面看,一些地方公车改革迟迟没有推进,不光是对待改革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可能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的困扰。比如既得利益者对可能减少利益的不弃不离、患得患失;比如地方财力对改革的支撑乏力;比如决策层面对自身利益调整的顾虑,等等。但不管怎么说,改革成功与否是能力水平问题,而对部署的改革工作,改与不改更加考验政治素养,更加体现出令行禁止还是有令不行的执行力选择。改革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同样需要立说立行的效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中国正面临难得的和平发展环境,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这很容易令人想起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公务员工资改革政策的落实。这项改革部署得早,可是最终得以落实,还是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一次会议上的“最后通牒”之后。改革需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主动作为,积极作为,面临的形势再复杂,也要激流勇进,不能等闲视之或是置若罔闻。这应当成为改革的常态。
因此,抛弃慢作为作风,对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尤为重要。一要强化目标问效。对每一项改革,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适时监督检查工作进度;二要强化巡视督查。把已经安排的改革任务,纳入巡视、督查工作范围,及时通报各地推进情况,提出慢作为整改意见;三要强化执纪问责。对落实改革任务慢作为、不作为,甚至是阳奉阴违的人和事,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唯有如此,包括改革在内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及时有效落地生根,结出丰硕之果。
 
作者:钟烁明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