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被“逼”花钱的深圳

发布时间:2015-09-03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与一些地方财政资金紧张不同,深圳财政资金十分充裕。但有钱的深圳也有烦恼,居然是花钱压力大,花钱比较慢。上半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整体偏慢,支出实现934亿余元,仅完成全年预算的26.9%。经过测算,也就是全年预算支出约为3472亿余元,还有2538亿余元的预算支出需要在下半年完成,而现在已是9月,也仅剩4个月时间,也就是每个月要花掉634亿余元才行。(9月1日《南方都市报》)
钱多催人忧,而与个人财富投资无门、保值无望不同,深圳市所面临的烦恼,则是在预算法约束下的公共治理困境。当然,依然要从诸多层面审视这种局面产生的复杂性,比如说预算资源配置的季节性差异,比如大环境下的客观影响,不过,尤其不能忽视的,自然是财政预算中存在的决策过程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分离、预算编制精细化不足等问题。
仍然有必要对财政预算来一番常识的追溯——财政为庶政之母,预算乃邦国之基。从财政预算的本质来看,是公权力对国家财富资源的组织和分配,而从公权力的属性来看,可将财政预算理解为“以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因于此,政府财政预算不仅关乎政府收支行为的规范、还直接关切着国民福利的实现。
从政府预算的演变路径来看,其早期的功能设计在于“控制”,无论是采取单式预算还是复式预算的编制形式,都意图通过实现收支平衡的控制,以实现所谓的“约束”与“明确”原则。从总量均衡与权力约束的维度考量,这种追求均衡的预算控制,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这种追求收支平衡的预算控制,往往会因为忽视预算的本质功能,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比如为了突击花钱,而罔顾项目的科学性、助长短期行为的倾向,事实上,正如有学者所观察到的,长期以来,对政府预算管制太松,来自立法监督机构的外部约束弱化,已经造成了一定的资金浪费和低效率支出。
回到深圳的“花钱”压力来说,无论是从现代政府预算的本质功能出发,还是从财政预算对公民赋权的治理工具回归来说,与收支平衡的潜在压力相比,确立“绩效导向”预算目标,或是更值得重视的治理压力。
对于已支出实现的934亿,并不能因为看上去的“谨慎”而表以乐观,依然需要从支出效能上进行审视,而按照此前年度财政预算的2578亿剩余,到底应该如何花,它所着眼的不是数据上的合拢,而是从绩效上下功夫,既要体现出分配的效率,也要彰显出对持续性的考量,既要体现出对重大项目的投入,也要考量民生福利的均衡。
据悉,面对日渐庞大的财政资金体量,深圳正在推进的第五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中,正在努力探索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包括如何强化责任、细化目标,及事后问责等。从这些体制细节来说,无一不体现出对绩效导向的遵从,这应该是值得赞赏的公共财政走向。
    作     者:   老马
                            联系电话:13778098863
                            邮    箱:2010926518@qq.com
                            地    址: 四川省三台县梓州干道
                            邮    编:  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