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党员干部反映,以往党内关怀注重精神鼓励,关爱形式单一、覆盖面窄。由于缺乏制度设计和安排,一些困难党员感到“缺疼少爱”,归属感逐渐弱化。受此影响,农村基层青年党员发展一度十分缓慢。(新华网 9月1日)
有些基层党员把群众的发展放在首位,可是往往忽略了自己应有的权益。不光是基层党员还有很多的基层公职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年复一年兢兢业业,不要谈什么发展,就连最基本的休息时间也从来没有得到过。试问,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可是谁来保障基层的公职人员呢?
基层公职人员也是人,也需要有正常的生活规划,人际交流,身心发展……但是有的却因为工作连最基本的休息时间都保障不了。就单单从工作时间这一方面来说,像警察、狱警等特殊职位,上班的环境特殊压力大,没有节假日,事后没有安排补休没有加班补贴……劳动人民有劳动法保障其权益,而基层公职人员呢?如果没有最基本的休息时间的保障,基层公职人员是成为了美其名曰“为人民服务”而自然被压榨的群体吗。如果没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基层公职人员可能沦为地方领导谋政绩的牺牲品,一些单位还存在“老人闲得没事,新人忙得要死”的畸形状态。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公职人员的身心健康,影响其工作效率,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基层公职人员收入也不用多说,活在自己想象中的外界人员还呛声道“做不下去辞职啊”。体制内的流动、父母的期盼、斗志的消磨、外界的接纳…辞职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可能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基层公职人员早就走得差不多了。归根结底,受限制还是受限制。
用实际行动关爱基层公职人员,就是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是通过各种心理辅导会议来排解情绪,也不是通过各种红头文件授予奖励,是要通过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合理的工作内容分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怎样关爱基层,如何关爱基层,在要求基层人员如何履好职的同时也请过问一下基层人员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了吗。
文:王斤
(http://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