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严处“不作为”尤须打破“禁区”

发布时间:2015-08-2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公布。经监察部审核,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四川、甘肃、青海7省对59名干部在审批、决策和监督等政策执行过程中懒政怠政、失察失职渎职等不作为问题,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个别违法者受到刑事处理。其中涉及地厅级5人、县处级20人。(8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当官不为民作事,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千古以来群众的心声,对于今天那些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尸位素餐的官员无疑是当头捧喝和严厉警示。对于“不作为”干部,没必要多费口舌,更没必要反复警告。一些生性顽劣、屡教不改、屡禁不止、我行我素的官员,只有从严制裁才能让其稍作收敛、有所畏惧。
随着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越刮越猛,从严执纪进入深水区,各地方也加大了督查办案力度。最近,辽宁、吉林、安徽等7省对59名干部在审批、决策和监督等政策执行中懒政怠政、失察失职渎职等不作为问题进行严厉问责,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有的还移交给司法机关处理,涉案的官员上不封顶下不设限,县处级20人,地厅级达5人。而这只是近来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的处理结果,第二批会有多少不可预估。但从近来官媒对于各地执纪问责的案件通报来看,查处对象几乎涵盖大小各级官员,尤其以县处级、地厅级官员为主,折射这个级别的官员群体正在成为当前反腐执纪的“重灾区”。
随着反腐执纪的推进,不少公众担忧执纪的高压态势会否减弱?执纪问责的范围是否会缩小甚至有意回避?是否会让一度消灭的反腐问责的禁区再度滋生?实际上,尽管“无禁区、零容忍、无上限”已经成了当前反腐执纪的新常态,但只有执纪问责的触角还没有碰过的领域或地方,它就是“禁区”。显然,当前的执纪问责远没有达到根除官员违纪违法死角、暗区的程度。特别是随着当前反腐正从“打虎”转向以基层“拍蝇”为主,更多的“禁区”需要执纪者去打破。
“不作为”也是腐败,甚至危害更大。针对官员“不作为”尤须打破“禁区”。特别是随着当前简政放权的推进落实,更多审批权力被下放到基层,必然会出现一些地方衔接不到位的情况,必然会有一些地方监督无力,由兹出现“权力集中”滋生腐败的可能性极大,更可能滋生更多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人为给群众设置障碍以图“索取”各类“好处”或贪图安逸。对于基层的“不作为”更需构建更严密更完善更有力的监督机制和力量,打破执纪监督“禁区”,根除“不作为”的最后空间。




 作者:伍文胥
联系电话: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