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心悦:不为民解忧,何以言官?
发布时间:2015-08-2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公布。经监察部审核,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四川、甘肃、青海7省对59名干部在审批、决策和监督等政策执行过程中懒政怠政、失察失职渎职等不作为问题,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个别违法者受到刑事处理。其中涉及地厅级5人、县处级20人。(新华网
8月27日)
官就该是公仆,简而言之就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人。为官者就应该“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存在很多官员碌碌无为、不为官不为现象,有的干部工作不敢负责任、不敢挑重任,存在着“前怕狼、后怕虎”的“畏难情绪”,有的存在着“等一等、歇一歇”的“观望情绪”,有的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的“躲避情绪”。这些都是为官不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影响了党国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不为民解忧,何以言官,为人民服务关键是要看是否真正落实在行动上。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其领导和干部是否尽心尽责,有没有在为民干实事,办好事,那里的老百姓最清楚,最有发言权,评价也最公正。江泽民同志说过,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就是教育党的干部要利用手中的权力,多干让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多干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不急功近利创政绩,不哗众取宠搞宣传,不刻意追求出经验,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不劳民伤财瞎指挥,而是通过诚心诚意、真心实意、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终赢得群众的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精辟论述,直指为人为政的根本,切中干事创业的要害,是党员领导干部修身正己的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应坚持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它作为为官做人之基,进一步改善干部形象,提升精神状态,真正做到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这首诗直接把对民生的关注,写在一片婆娑的竹影之中,同时也映射为官者只有情系百姓、为民做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才是人民认可的好官。
笔名:蒋心悦
(责任编辑:郑源山)